来源:菊梅医生
作者:菊梅医生
正文共:字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导读
正确评估慢性肝病患者是否存在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程度如何,对于确定治疗方案、控制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常用的肝纤维化检测方法包括肝穿病理、肝脏弹性检查等,但都还存在某些不足,需要开发对肝纤维化诊断更加精准、特异而又简单易行的新指标、新方法。
1现有肝纤维化诊断方法
现有肝纤维化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1、肝穿病理:肝活检是评估肝纤维化分期的金标准。但由于操作有创伤性、检测成本高、有并发症风险,其应用受到较大限制,尤其不便于用于疾病的动态监测演变。因此,大多数病人对肝穿的依从性较差,非必须一般不会接受。
2、腹部B超:B超检查着重于肝脏的形态学改变和肝脏肿瘤的检查,对于肝脏纤维化、早期肝硬化不易检出。
3、血清肝纤维化四项:包括III型前胶原、IV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和透明质酸酶,这些值的升高对于活动性肝硬化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往往不能反映静止性肝硬化的病变程度。
4、瞬时弹性成像:是目前无创肝纤维化检测技术,但准确性受到肝功能、肥胖、脂肪肝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总之,目前肝纤维化检查方法在特异性、精确性方面均有待提高,以更好帮助医生准确评估病情,减少漏诊漏治,让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2
肝纤维化诊断新指标—壳酶蛋白
壳酶蛋白,全名叫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是机体内一种糖基水解酶,在炎症和组织重塑中起重要作用。
CHI3L1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肝脏中表达水平最高。慢性炎症刺激下,肝内巨噬细胞分泌CHI3L1,因而血清中CHI3L1的表达水平可以评价肝纤维化的程度。
研究表明,血清壳酶蛋白浓度的高低和疾病进展、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进展呈线性关系(见下图)。也就是说,壳酶蛋白浓度越高,肝纤维化程度越重,形成肝纤维化的速度也越快。
慢性乙肝(CHB)、肝硬化(LC)、肝细胞癌(HCC)人群中CHI3L1表达特征
肝硬化ChildBC级人群中CHI3L1表达高于ChildA级
另外,壳酶蛋白绝对值可预测纤维化进展的速度,动态变化(增加或减少)可预测纤维化进展或者消退的方向。CHI3L1成为一种肝纤维化诊断新的分子标志物。
3
壳酶蛋白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优势
与现有肝纤维化/肝硬化诊断方法相比,壳酶蛋白在灵敏性、特异性、方便性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通过与临床大量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壳酶蛋白和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临床(或病理)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0.1%。
在检测灵敏度方面,壳酶蛋白比肝纤四项提高了27%;比Fibroscan提高了22%。
根据壳酶蛋白浓度,可以对肝纤维化进行分期,也可应用于治疗过程中的动态监测和疗效跟踪。
壳酶蛋白检测适用于各种病因的慢性肝病患者,如乙、丙型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壳酶蛋白结合肝脏B超、肝脏弹性检查,将更有利于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程度的全面评估。
中华医学会最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1]中也认可了壳酶蛋白的作用,提出其表达水平反映了肝硬化、肝纤维化程度。
菊梅医生集团北京长峰中心已开展血清壳酶蛋白检测,并开启线上预约通道,让就医更方便、更快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