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11月17日电:以小说《人生》、《平凡的世界》而享誉文坛的作家路遥,今天被无情的病魔夺去了年轻的生命。长期艰辛的创作使他积劳成疾,终因肝硬化、腹水引起肝功能衰竭,于今晨8:20医院猝然离世……
这是年11月7日,路遥去世后,新华社山西分社发出的消息。
这一年,路遥42岁,离43岁生日还有26天。
01艰难曲折的求学之路
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天后,路遥出生。
年12月3日,路遥出生在陕北高原清涧县,一个极度贫穷的地方。
这是一个“高产”的家庭,母亲自生完路遥之后,一连又生下五男三女,在陕北这样一个极度贫困的地方,能活下来就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更何况这样一个多子之家呢,孩子多,拖累大,实在没有办法养活这么多孩子,于是在母亲生下第五个孩子后,路遥被父亲过继给了住在延川县的大伯,原因是,路遥渴望上学,家里供应不起。
这一年,路遥虚龄9岁,从此,故乡只有延川,故土再无清涧。
34年后,路遥回忆说,我对延川的感情最深,延川就是我的故乡,我的故土。
华里,是清涧到延川的距离,母亲特意给他穿了一双新布鞋,父子俩翻山跨河,渴了就向别人讨碗水喝,饿了就从褡裢里拿出自带的干粮。新鞋磨脚,路遥干脆脱了,赤脚跟在父亲后面。两天后,他们到了目的地,三天后早晨,父亲撒谎说要回延川赶集,下午回来,路遥知道,父亲把他“卖”了,他表面上很平静,躲在一棵老树背后,看着父亲的背影,渐渐远去。
延川的生活依旧贫困,虽然比清涧要好一点,起码能上学了。生活的贫苦,给这个外地人带来了人格上的歧视,没有人瞧得起他,挨骂、打架,是路遥的家常便饭。
路遥是天生的学习胚子,在那个贫苦年代了,教育资源极其匮乏,整个学校就一个教室,所有年级混在一个班里上课,老师先上高年级,再教低年级,而路遥一路跳级,每次都是名列前茅。
小学毕业后,大伯实在供不起13岁的路遥再读初中了,路遥知道大伯的难处,他告诉大伯,即使不上,也要让他考一次,结果,全县多名考生,路遥全县第二。这个情节被路遥写到了《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身上,足见这段经历对路遥的影响之深。
路遥拿着录取通知书找大伯,换来的确是大伯那一句冰冷冷的“这学肯定不上,天王老子说了也没用”,倔强的路遥不服气,赌着气独自进城上初中去了。
没有钱,怎么上学?实在没办法的路遥找到了他的干大,哭着求他想办法,他的干大通过自己的威望给路遥借来了“百家粮”-两斗黑豆,才勉强交了报名费。
路遥的中学生活,路遥把它写到了《平凡的世界》里;分为甲、乙、丙三个级别的菜,欧洲、亚洲、非洲的馒头,他就是孙少平,孙少平就是路遥,吃着黑非洲,吃不起的丙级菜,饿的实在不行了,就跑到野外,寻找一切可以吃的东西。路遥说,饥饿迫使我凭着本能向山野里走去。
年,路遥初中毕业并以出色的成绩考取了中专-西安石油化工学校,轰动了全村,但造化弄人,“文革”爆发,各大院校无限期停止招生,高考废除,本想鱼跃龙门的路遥对未来一片迷茫。
生活总是这样开玩笑,正当路遥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却又柳暗花明又一村,凭借中学的威望和渊博的知识以及他的大智大勇,敢作敢为,路遥被推选为红卫兵组织“延川县红色造反派第四野战军”的军长,继而又在18岁时被推选为县革委会副主任,副县级领导,起码路遥是这么认为的。路遥当选副主任后去问他的小学老师,说我这个副主任顶不顶个副县长?!
这段时间可能路遥吃的最好的一段时间,从来没吃过饱饭的路遥,竟然吃肉吃到想吐。听起来很可笑,但里面饱含的苦楚,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呢。
文革合影但这种荣耀仅仅持续了不到3个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让路遥再一次回到了生命的起点,回村务农。路遥在农村,打坝,种地,拉粪,做小学教师,这些经历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深厚的基础。
年,23岁,路遥被推荐上大学,考试摸底,路遥依然优秀,但没有一个大学敢要他,因为曾经他是造反派的“红司令”,最终,延安大学冒着很大的风险要了他,因为人才难得。
02最浪漫的初恋与功利性的婚姻
“下野”后的路遥,回到了农村,但金子不管到哪里都不会被遮盖住光芒,凭借扎实的知识功底,路遥被推荐担任小学的民办老师,之后又被选到乡里的宣传队,就在宣传队期间他遇到了他的初恋--北京知青林虹。
这是一个让路遥为之倾倒的女孩,从此鱼雁传书,情愫缠绵,卿卿我我,昏天暗地,路遥为了他,甚至把自己一个特别难得的招工指标让给了她,很多人劝他不要这样,这是一个可能改变一生命运的机会,路遥却说,为了她,死也值得!
但让路遥没想到的是,林虹进城不久,就寄来了绝交信,路遥为此差点自杀。
好友曹谷溪每每看到被失恋折磨的体无完肤的时候,下决心帮助他,他定期给林虹邮寄路遥编辑的杂志,就是让她看看他抛弃的这个男人潜力无穷,他还派同事林达去劝林虹,但林虹却以和别人相好,和路遥已完全不可能。
与曹谷溪在一起造化弄人,林达,这个去劝林虹和路遥和好的人,和路遥恋爱了。
林达,陕北知青,曾是清华大学附中学生,祖籍福建,父亲为归国华侨,廖承志秘书。
林达与林虹同是北京知青,彼此都认识,林虹与路遥之间的关系,她是比较清楚的。
当时路遥在曹谷溪的帮助下借调到县通讯组,而林达就是这个通讯组的一员,在路遥失恋后,曹谷溪就有意撮合路遥与林达,很快,他们恋爱了。
路遥找林达是有他的目的的,第一次恋爱失败后,深深地打击了路遥,他要出人头地,改变自己的状况,他再不要被人瞧不起,所以,他要上大学,而林达有能力供他。
曾有人提醒路遥:“找一个本地人比较稳妥,知根知底,有挑有拣。”但路遥听不进去,反问:“哪一个本地女子有能力供我上大学?不上大学怎么出去?就这样一辈子在农村沤着吗?”
事实如此,林达的文采不输于路遥,她完全有机会上大学,但她最终放弃了这个机会,为的是能全力支持路遥上大学。她把自己每月仅有的38元工资,基本上都给路遥花。
年元月,路遥与林达结婚。
但路遥的这场功利性婚姻,也注定了这场“门不当户不对”婚姻必将是一个悲剧。
年,路遥病重中,林达与路遥达成离婚协议,林达放弃一切财产,包括女儿,回了北京。
与林达03最爱的独女--路远
林达于年1月与路遥结婚,年11月,生下女儿,为了让女儿的名字更有纪念意义,夫妻二人在各自笔名中各取一字,取路遥“路”和林达笔名程远的“远”,取名:路远。
女儿的出生,让路遥欣喜非常,女儿成为他努力拼搏的动力。
路遥宠爱女儿是出了名的,女儿想学钢琴,路遥借钱也要买。
女儿春游要买吃的,列了一个采购单给爸爸,路遥二话不说马上停下手中的写作,高兴地出门给女儿去采购。为了买到三明治,跑到西安最高级的五星级饭店,价格都不问,就让服务员给拿两块。结账的时候才发现,居然要付60元,那时候路遥的工资才元,可是他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了。文联的同事们都叹:“你对女儿可太舍得了,你那三明治是金子做的吗?”
在路遥最后生命的几个月里,他想的依然是他的女儿,夫妻离婚,女儿给了路遥,为了让女儿有一个好的环境生活,他托着病体,花大力气装修房子。
直到路遥病逝,人们才发现他把他所有的财产以女儿的名义存了起来--一万元存款。
与女儿04用命换来《平凡的世界》
路遥曾说,他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有一个念头,他要写一本自己一生中最大的书,并且不能超过四十岁,这比陈忠实当年写《白鹿原》时所发的要在50岁之前做一本死后可以做枕头的书的宏愿足足提前了十年,事实证明,路遥做到了,38岁,人生顶峰!
《人生》的巨大成就,让所有人都认为,路遥已经达到了他的文学创作顶峰,他不可能在创造出比《人生》更好的作品里,连路遥自己都认为《人生》是自己创造的难以跨越的横杆,此时的路遥才刚刚不到33岁。
对于正处在一个精力旺盛的文学创作期的路遥来说,《人生》不是他的终点,只是他在文学高峰攀爬时的一个相对铺垫的比较好的一个台阶而已,有人劝他,趁热打铁,趁着《人生》的热度,赶快写《人生》第二部,但路遥迟迟没有动笔,因为他意不在此,他要写一部在成就上超过《人生》的作品,这不仅仅是他要改变世人认为他已经江郎才尽的看法,更是他向自己创作最高峰的挑战。他要创作一部全景式反映从年之后中国城乡社会近十年间变迁的史诗性小说。
三部、六卷、一百万字,取名《走向大世界》,路遥开始向一个他从未接触过的陌生领地摸索前行,一部理想的波澜壮阔的史诗性画卷呼之欲出。
路遥没有写长篇的经验,他谨慎至极,不敢贸然动笔,他要在做好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去描绘他认为的这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性画卷,为此,路遥足足用了三年的时间做准备,这三年间,一字未动,他潜心收集各种资料,阅读中外名著。
在此期间,他阅读了近百部中外名著,其中《红楼梦》他读了三遍,《创业史》他读了七遍,他不是走马观花的读,而是一丝不苟的细细研读,他要在这些名著当中寻找材料来搭建自己的创作框架。
除了名著他还大量搜集并阅读各种杂书,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写道:
理论、政治、哲学、经济、历史和宗教著作等等。另外,还找一些专门著作,农业、商业、工业、科技以及大量搜罗知识型小册子,诸如养鱼、养蜂、施肥、税务、财务、气象、历法、造林、土壤改造、风俗、民俗、UFO(不明飞行物)等等。那时间,房子里到处都搁着书和资料;桌上、床头、茶几、窗台,甚至厕所,以便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随手都可以拿到读物。
还有为了理解年-年之间的背景,路遥逐年逐月逐日地查阅这十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陕西日报》和《延安报》合订本。他一页一页翻,一篇一篇的看,他足足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把这些报纸看完,付出的代价则是手指头被纸张磨得露出了毛细血管,搁在纸上,如同搁在刀刃上。
三年的准备,三年的写作,终成百万巨著,个中艰辛,只有路遥自己能够理解,广阔无垠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那片苍凉而又恢弘的土地,映着精疲力竭而为梦想奔波的路遥,砥砺前行。嘹亮的信天游,带着心灵,通往自由。
05用格外的张扬抵消格外的自卑
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的小人物们看来,出人头地是掩饰内心自卑的最好的方式,在中国传统思想里,名和利是所有底层最渴望的。
路遥说:“像我们这样出身的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看不起自己,需要一种格外的张扬来抵消格外的自卑。
路遥《惊心动魄的一幕》让他小有名气,《人生》让他一举成名,《平凡的世界》让他天下流芳,这些成就让路遥的自卑稍感放松,但自己的出身却让他时时刻刻耿耿于怀。
他认为改变出身,消除自卑最好的办法就是花钱,在表面上让别人看到他的富有,他是一个出身贫穷的人,但它不是一个不大方的人。
所以即使他的烟瘾很大,一天抽两包以上,但抽的都是好烟;即使他喜欢喝咖啡,但喝的都是好咖啡。路遥参加会议,从不吃组织方安排的早餐,即使伙食很不错。非要去一家咖啡店吃西式早点,80年代,咖啡店很少的,并且很贵,一次大概要5块钱左右,哪怕路遥每月的工资才40元左右,因为,这是他的倔强,是从小残酷的生存环境留在他骨子里的自卑。
写作使路遥获得了名和利,但,名大利小,这也是路遥为钱所困的原因,我们看看让他成名的几部小说的稿费:
《惊心动魄的一幕》元,
《人生》元,
《平凡的世界》元。
除了这些还有电视电影著作版权报酬,据好友海波回忆:
年的一天,我去找他,他说:今天不能坐在家里拉话,得去一回第四军医大学招待所,你若不忙,和我一块去,咱们边走边拉。我也没问他去做什么,就跟他去了。去了之后,才知道是和中央电视台《平凡的世界》剧组见面。见了后,对方没说多少话,只是给了路遥一个信封说:这是你的著作权报酬。路遥自己没接,示意我收起来。离开那里后,我们到一个饭店里吃饭,拿出来一数,总共元。我说:就这一点?他只是苦笑。
路遥与柏杨06巨星陨落
长期的没有规律的拼命工作,路遥终于倒下了,对于治病,他更愿意回到陕北,因为那里是他的根,能治好,当然最好,治不好就把他埋在陕北的黄土地里。
他的身体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省委宣传部专门印发通告,省长说,省长好选,人才难得,拨付医疗费5万元。
但终因终因肝硬化、腹水引起肝功能衰竭,病情急剧恶化,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去世,终年42岁。
陈忠实在路遥追悼会上致悼词一颗璀璨的星从中国的天宇间陨落了!一颗智慧的头颅终止了异常活跃异常深刻也异常痛苦的思维。这就是路遥。
就生命的经历而言,路遥是短暂的;就生命的质量而言,路遥是辉煌的。能在如此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创造如此辉煌如此有声有色的生命高质量,路遥是无愧于他的整个人生的,无愧于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的……
正如贾平凹说,“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他虽然去世了,他的作品仍然被读者捶读,他的故事依旧被传颂……”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