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癌症患者越来越多,你是不是听到过这样一些传闻:XX家里好几个人得癌症,或者一家人全都是癌症。听完是不是觉得后背发凉,心里慌慌:家族里有人得癌,是不是就可能遗传到自己身上?要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这篇文章一定要好好看!
癌症从何而来?
在知道癌症是否会遗传之前,我们要先搞懂癌症从何而来?绝大多数癌症是由自身机体细胞癌变而来的,其病因复杂,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那么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呢?
内源性因素
外源性因素
年,顶级临床医学刊物《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刊发了哈佛大学科学家与丹麦和芬兰研究员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阐述了癌症与遗传的关系。该研究从年开始直至年结束,共对名研究对象进行了长达32年的追踪。
结果显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是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父母会将变异的致癌基因传递给子女,而这种先天获得的变异基因与后天突变所形成的几乎无异,也就是说癌症确实可以遗传。
容易遗传的几种癌症
01
乳腺癌:女儿风险高2~3倍
研究发现,在乳腺癌患者中,20%~25%具有家族聚集性,其中55%~60%属于遗传性乳腺癌,其占乳腺癌总体的5%~10%。
乳腺癌有遗传倾向,一般来说,母亲得乳腺癌,女儿得乳腺癌几率要比其他女性高出2~3倍。建议高危人群应定期自查,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02
卵巢癌:遗传多由基因突变引起
研究表明,超90%的遗传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变引起。BRCA1/2这两种基因是“抑制”细胞癌变的重要基因,一旦发生突变,“抑制”癌变的阀门就被打开,进而导致较高的癌变风险。
对于有卵巢癌或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建议通过基因检测或有效的遗传咨询,确认有BRCA1/2基因突变的人群经专业医生评估可进行预防性切除,以避免罹患卵巢癌或乳腺癌的风险。
03
胃癌: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
胃癌并不是一种遗传疾病。不过一个人如有家族病史的话,相对来说,其发病率要比没有家族病史的高。
胃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主要有两种原因:
首先是遗传易感性,有可能在家族中确实有共同的生活习惯,还有共同的基因传承,所以有可能有易感性,但并不能说明它一定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此外,大量临床资料证明,家中有胃癌的患者后代并不一定患胃癌。但饮食习惯和每个人接触环境中某些致癌物的增加,确实能够增加人体对癌的易感性。
对于家族性胃癌,建议做好定期筛查和提前预防,如果经常出现上腹部疼痛、胃部闷胀、不明原因消瘦等症状,也应及时就医。
04
肝癌:子女是一级预防对象
专家表示:如果父母被查出肝癌,子女是一级预防对象,因为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易造成肝癌的家族聚集倾向。特别是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其后代发生肝癌几率较高。
肝癌主要和感染相关。比如说一个家庭中,有一人得了乙肝或丙肝,其他家族成员就容易被感染,而肝癌的高危人群是慢性病毒性肝炎和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患者。但是,患有肝炎的患者只要及时控制,积极治疗肝炎,阻断其发展进程,就有助于避免肝癌的发生。
如果家中有肝炎患者,要定期接种疫苗,同时建议采用分餐制,避免家中餐具交叉使用,降低肝炎的传染。家有肝癌患者,其子女无论身体好坏都要进行全面的肝脏检查,如肝功能全项、B超等。
05
鼻咽癌:有明显家族遗传倾向性
研究发现,有鼻咽癌家族病史的人,患病几率比正常人要高20~40倍。
常规体检中有个项目是检查鼻子,很多人觉得不做也没关系,其实这可以筛查鼻咽癌。如果鼻咽肿瘤的位置不是特别隐蔽,有经验的五官科医生在检查时,基本上可以看到病变。目前临床上的EB病毒检测,也是鼻咽癌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如果家族中有人曾经得过鼻咽癌,建议大家可以做个鼻腔镜和EB病毒检测。
06
甲状腺癌:有一定遗传倾向
甲状腺癌有一定遗传倾向,直系亲属中若有甲状腺癌患者,家族中其他成员应被列为高危人群,并尽早进行筛查,如果病情需要还可在B超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活检。
07
结直肠癌:有一定的遗传性
专家介绍:结直肠癌虽算不上是遗传病,但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有一种家族遗传性腺瘤病性结直肠癌,主要是因为某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肠道会长许多息肉,患者到了三四十岁后,即使没不良生活习惯,基本上都避免不了患结直肠癌;还有一种是非息肉性的家族遗传性结肠癌,没有临床标志,发病前看不出是非遗传性的结肠癌还是遗传性的结肠癌,根据家系调查来看,每一代中都有人发病,跟核酸修复基因的失活有关。
专家建议,亲属(尤其是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人,出现便血、便细和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肛门坠胀等),或贫血、消瘦、无力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定期体检,以便于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最后,癌症确实是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和家族聚集性,这主要是由于致癌基因的遗传和家族成员相似的生活习惯导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对此现象有所警觉,发觉家族中此情况的一定要足够重视,做好癌症的预防和筛查工作,争取将癌症扼杀在摇篮中。
*本文仅做健康科普,具体检查或诊疗还请遵循医生指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