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害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一种常见肝脏疾病,约占肝病门诊患者的10%以上,按其发病表现可分为肝细胞损害型、胆汁淤积型以及兼有两者的混合型。其中,胆汁淤积型发病率较高,停药或治疗不及时发展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更多见。
研究发现,药物性胆汁淤积患者可出现症状不典型,伴过敏反应的发热和皮疹,分别占患者总数的52%和48%。在此基础上,如出现黄疸和皮肤瘙痒则应高度警惕药物性胆汁淤积。(1)黄疸黄疸是胆汁淤积的典型表现。药物相关的胆汁淤积多因肝脏毛细胆管损伤、各级小胆管上皮损伤、小叶间胆管消失等致使结合胆红素进入血液循环而致皮肤黄染,表现为黄疸。(2)皮肤瘙痒胆汁淤积时,胆汁中的胆汁酸盐反流入血,随血液循环流至全身,沉积于皮下并刺激末梢神经而引起皮肤瘙痒。据统计,有瘙痒表现者约占患者总数的35%~65%。-—--—特别申明—--—-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