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历经10余年的研究和多例临床实验发现,人体内一种叫GPC3的蛋白聚糖物可作为检出早期肝癌的分子标志物。而且,目前这项研究已进入诊断试剂研发应用阶段。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消息,将有望大幅度提高肝癌诊断的正确率。
王红阳院士
现状: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
采访一开始,王红阳院士首先回顾说:“自上一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恶性肿瘤逐渐呈现出了年轻化的发病趋势,许多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持续上升趋势。据一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肿瘤发病率以每年3%至5%的速度持续增长。到了年,我们全国的肿瘤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就有.91人的概率,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万例,平均每天人、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
王红阳院士进一步介绍说:“在各类恶性肿瘤中,我国的乳腺癌、肺癌、结肠癌、肝癌、甲状腺癌等肿瘤的高发年龄段均在提前,已经呈现出了年轻化的发病趋势。还是在年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当年全国肿瘤死亡率为每10万人中有.54人的概率,每年因恶性肿瘤死亡的病例高达万例。我国民众因肿瘤死亡的几率高达13%,也就是说,每7人至8人当中就会有1人是因癌症死亡。而恶性肿瘤患者的平均5年存活率仅为20%至30%!在消耗了大量卫生资源的情况下,许多恶性肿瘤不仅难以治愈,还使一些民众因病致贫,因此可以说,目前我国的肿瘤防控形势极不乐观。”
短板:“重治轻防”的现状亟待改变
王红阳院士说:“防癌普查和筛查明显提高了早期乳腺癌检出比例,治愈率和生存期随之大大提高。但是,由于经费和技术所限,其他多种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的大规模筛查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也较少有相应的队列研究;而一份调查表明,同是肝癌多发的日本,其诊断筛查出的早期肝癌约占40%,而我国治疗肝癌的主要单位早诊率却比较低。因此,‘重治轻防’,一直是我国恶性肿瘤预防和早期诊断的‘短板’。”
谈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癌症的早期预防干预问题,王红阳院士介绍说:“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早在多年前就提出了肿瘤预防的概念;上一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肿瘤预防工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