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三阳最浅显的理解是,两对半检查呈现1、4、5阳性,大部分的小三阳是由大三阳转变而来。首先我们需要分清出两个概念:“小三阳携带者”和“小三阳肝炎”。“小三阳携带者”是大三阳携带者病毒复出现静息,传染性变得非常低,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恢复期,往往经过十几二十年,会摆脱乙肝病毒携带的状态。然而,大多数“小三阳肝炎”是由于大三阳肝炎时期未能得到有效治疗,体内病毒发生了一些变化,e抗原不再产生而形成。
复杂的乙肝病毒在多数情况下,“小三阳携带”是不需要任何治疗的,保持正常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不做损伤肝脏的行为,基本上都不会发病。但是,对于“小三阳肝炎”是务必采取恰当的治疗手段的。从医院的重症肝炎临床统计来看,我国9成以上的重症肝炎都是”小三阳肝炎“。那么,对于”小三阳肝炎“如何进行治疗呢,是不是治疗越早越好呢?专家表示,并不见得。
对于从未经治的“小三阳肝炎”患者来说,体内的病毒多数并非原始的野生株,而是野生株为了逃避免疫压力,发生了一些变异。目前,很多患者在乙肝治疗时期,一方面是没能遵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标准,有些是忽视了对乙肝病毒变异类型的检查。如果忽视这两个方面,那么早早的进行对应治疗,无疑起不到有效作用,反而会增加风险。
治疗需要做好分型和耐药检查对于曾经进行过抗病毒治疗的“小三阳”肝炎患者来说,体内的乙肝病毒同样并非原始的野生株,而是野生株为了逃避药物作用,发生了一些变异,产生了耐药性变异。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患者,治疗到“小三阳”阶段,病毒不再下降的原因。此时,很多人认为实现了病毒的血清转化而停止治疗,使得肝炎进一步慢性发展。
所以,对于乙肝小三阳肝炎患者来说,小三阳的治疗并非是越早越好,而是选择大于努力。如何选择正确的方法,选择正确的药物,均需要根据体内的病毒类型以及是否达到抗病毒治疗标准来确定。下列乙肝小三阳治疗方式应该避免:
1、还未达到乙肝抗病毒治疗标准,就开始进行抗病毒用药治疗,这样会导致体内乙肝病毒多位点变异。这种早早的治疗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会增加更大的风险。
2、没有进行病毒分型检查或者病毒变异耐药检查,就早早的做了用药决定。只有分清楚病毒类型,以及哪个位点发生了变异,才能更好的选择用药。
3、盲目的进行干扰素治疗。有的人觉着核苷类容易耐药,就退而求其次。其实,对于小三阳患者来说,干扰素治疗复发的概率非常大。
早早治疗,不如做好选择目前,在乙肝治疗方面,检测技术日益发展,精准治疗是有效提升乙肝临床治愈率的有效方式。所以,对于小三阳肝炎患者来说,治疗之前进行精准的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可为了所谓的及时治疗,忽视了最重要的过程,做了错误的决定。选择大于努力,对于小三阳肝炎患者,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