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专家:
为交流探讨中医膏方处治原则、中医膏方制作规范、中医膏方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常见疾病的临床应用以及中医膏方慢病防治进展。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与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联合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筹)、国家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年第十届全国中医膏方医院院长膏方治未病健康管理论坛将于12月21日-23日在山东举办。
文化自信与膏方治未病
山东省东阿县阿胶街78号(阿胶世界会议中心)
中华中医药学会
年11月20日
出席领导和专家排名不分先后,持续更新中
王国强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
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徐建光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医院手外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教授、教授,期间获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现任国家中医药改革和发展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医学会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会长。曾任医院院长,上海市卫生局局长,上海市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上海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王阶中国医院院长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医院院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事中医学临床与研究四十余年,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10项。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结合防治心血管病、中医证候的规范化研究、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等。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余篇,SCI论文90余篇,总影响因子,所发文章被PlosOne、JEthnopharmacol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引用余次。主编著作10余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进步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及其他省部级奖励14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
顾植山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所所长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会长,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专家协作组组长。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别专项课题“运用五运六气理论预测疫病流行的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中医疫病预测预警方法研究”、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中医疫病预测预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等课题研究,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代表性传承人兼项目负责人。独著《疫病钩沉》,主编学术著作7部,发表学术论文余篇。
孙志广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曾先后获得江苏省青年科技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等课题资助。2获得江苏省首届优秀青年中医药工作者称号;1年入选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4年入选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任勇山医院院长
本科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疗系,硕士毕业于美国莱特州立大学。长期从事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创立临床医生参与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持续改进的医管员制度,医疗纠纷三级预警制度,专家听证会制度。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医院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医学会医疗质量管理分会主委。
罗颂平广州中医院妇科主任
授课题目:《女性生育力保存的中医策略——秋冬养阴用膏方》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六届中医学中药学学科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荣誉主任委员;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罗颂平教授主要从事中医药调经、助孕、安胎的研究。她出身于岭南中医世家,是全国著名中医妇科学家罗元恺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广州市、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罗氏妇科诊法”代表性传承人。主编“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曾获广东省科技二等奖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颜新海派中医颜氏内科第三代传人、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副所长
授课题目:《颜氏内科膏方特色与临床应用》
海派中医颜氏内科第三代传人、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中医传承模式重点研究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第一届学术流派分会副主任委员,第七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教委第四届、第五届学位评审委员会学科组委员,同济大学中医学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首届中医药学术传承高徒奖等,参编学术专著15部,其中担任主编10部。
朱抗美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特色诊疗技术研究所原所长
曾任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特色诊疗技术研究所所长,现任上海曙光中医药研究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分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市老年学学会老年保健医疗专业委员会顾问,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副主委。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在心血管疾病、更年期综合症、肥胖症、亚健康等诊治方面具有一定心得,临床擅用膏方调治各类疾病。
谈勇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科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授课题目:《调经种子膏方的应用与思考》
国医大师夏桂成工作室主任,江苏省中医临床研究院生殖调节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副主委、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妇科分会、生殖医学分会副会长等职。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首届“全国杰出女中医师”,省委组织部“模范共产党员”,教学名师等。
杨思进西南医院院长
授课题目:《膏方文化和治未病中心建设》
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医院优秀医生,全国“郭春园式”好医生,医院院长,四川省首批名中医工作室导师,四川省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工作先进个人,泸州市首届十大名中医,泸州医学院教学名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中医药心脑血管专委会主任委员,医院协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虚症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第十一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从事心脑血管疾病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擅长心脑血管疾病诊治。先后主研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政府3等奖2项,省博士专家论坛一等奖1项,市政府3等奖6项,完成各级论文90余篇,主编专著2部,教材3部。
朱美玲医院(集团)党委书记、院长
授课题目:《医院(集团)治未病体系探索》
医院(集团)党委书记、院长。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主任检验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ISO国家实验室认可评审员、深圳市市长质量奖评审专家、深圳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深圳市中医药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先后荣获广东省优秀院、广东省和深圳市“三八”红旗手、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被国家卫生计生委授予“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优秀组织奖”、荣获称号。
李秀连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连云港市卫生局副局长、党委委员。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主管中药师。
苏惠萍北京医院原呼吸科主任
授课题目:《中医膏方与慢病防治》
国家中医药管理医院“中医肺病学”学科带头人;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膏方分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亚健康分会常务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顾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膏方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专家等。
林嬿钊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授课题目:《岭南特色膏方应用介绍》
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继承人。现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服务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建设培育项目“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重点专科的项目负责人以及“中医预防医学”重点学科负责人。主要从事中医治未病的实施与相关研究工作,对中医养生保健理论有较深入研究。
周晓玲医院副院长
授课题目:《六经体质膏方临床运用》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预防保健科主任,脾胃病科副主任;全国名老中医、肝病专家周道红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世界中医药联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青年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常务委员。具备丰富的临床及科研工作经验,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及胃肠疾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通过对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饮食、生活调摄及体质维护来防治疾病有其独到的见解与经验。
会议详情一、会议时间报到时间:12月21日(周五)14:00前报到
会议时间:12月22日08:30-18:00
离会时间:12月23日
二、参会人员参会人员:医院、医院、医院、医院院长、业务副院长、医务科长、宣传科长、药剂科负责人;开展中医膏方的各科临床骨干医生、中药制剂工作者、全国知名中医堂馆负责人特邀嘉宾等约人。
三、会议费用1、本次会议不收取会务费,食宿全免。
2、同期将举办阿胶产业可持续发展考察及高峰论坛。
四、会务联系1、会务组:
李文娟
刘旭阳
刘晨龙
魏春燕
2、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