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谈ldquo肝rdquo色变

小刘说自己早就知道自己是乙肝携带者,但是肝功能正常,用人单位凭什么不录取。随后记者电话咨询了当时拒绝录用小刘用人单位,对方回复,“乙肝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均不录取。”

所以提到乙肝,大家都怕的要命,不敢共餐,不敢接触,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误区。尽管国家有相关文件明文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外发布的《关于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利的意见》,第二条第一部分明确规定,“除国家法规,行政法规和卫生部规定禁止从事的工作外,不得强行将乙肝病毒血清指标作为体检标准,用人单位不得以劳动者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理由拒绝招用、辞用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人会产生误导。

医院的解释说明和单位解释,但最后单位还是回复:“我们项目部,吃饭是大锅饭形式,为了尽量不传染其他人,所以我们不录取乙肝病毒携带者。”医院的证明单位还是坚持:“我们还是会尽量避免录用这样的人。”

乙肝真的这么可怕吗?事实上社会上因为乙肝导致的悲剧屡见不鲜:天津师范大学一名大一女生在宿舍自杀。她于去年底献血时被查出系“大三阳”,乙肝病毒携带者。此后室友开始疏远她,学校让她开“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影响正常上学”的证明。而后,她在单间宿舍烧炭自杀。

据了解,我国已成为第一“乙肝”大国,约万人携乙肝病毒。由于认识误区,很多病毒携带者在入学、求职时遭遇不公。歧视比病毒更可怕!

今天我们就正确的认识乙肝,不要在盲目的排斥,导致悲剧的发生。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患上一种病,更没人愿意因为一种病而被远离、忽视、厌恶。孤独是这个世上最可怕的折磨!

什么是乙肝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

什么是乙肝五项(乙肝两对半)

乙肝“两对半”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包括五项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Ab)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Ab)等。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在感染乙肝病毒2个月~6个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周~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它的出现表明是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或病原携带者,急性乙肝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表面抗原可持续阳性。

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

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排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但也有少数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而又发生了乙型肝炎,这可能是由于不同乙肝病毒亚型感染或是体内的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

e抗原(HBeAg)

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的体内可查出e抗原,它的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e抗体(抗HBe或HBeAb)

它的阳性表明患者的传染性降低,病毒复制降低或缓解。也有个别人e抗体阳性,病情迁延不愈,多为感染了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

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它的滴度高,表明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可持续存在数年至数十年。低滴度的核心抗体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检查结果分析见图

乙肝应做哪些检查

1.肝功能检查

包括胆红素、麝香草酚浊度试验、AST、ALT、A/G、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蛋白电泳等。

2.特异血清病原学检查

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BcIgM。有条件可检测HBV-DNA,

DNA-p,Pre-S1、Pre-S2等。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内HBV-DNA。

什么人容易患上乙肝

乙肝病毒携带者有低龄化、年轻化的趋势,人群日益集中在“三围人群”中,这些人群主要是回家围着电视、办公室围着电脑、出门围着汽车的“三围”人士,他们的生活方式大多是多吃少动,生活单一,很容易招惹乙肝等肝脏疾病上身。这些人一般都有特点:不吃早餐、经常错过正常的饭点、特别看重晚餐、经常吃零食代替正餐。因为这些都会导致人体摄入的正常能量不足,营养缺失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

通常所说的肝病主要是指因肥胖、糖尿病和酒精等因素所致的慢性肝病,这类肝病一般没有明显的表现,只能通过体检来发现。如果你感觉有腹部不适、右上腹隐痛、乏力等症状,就要怀疑患有肝脏疾病了,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

乙肝的传播途径或方式

从医学角度来讲,一般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乙肝传播的途径主要有通过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三种。接吻不会传播乙肝,和口腔溃疡者也不会通过饭菜传播,普通的工作、学习与这三类传播途经毫无关系,可见,人们应该对乙肝病原携带者持宽容态度,更不应该歧视。

1、乙肝病毒传染率本来很低

乙肝当前的主要传染方式来自血液和母婴传染,成人感染乙肝病毒以后,只有6%左右的人会慢性化,大部分人会形成抗体阳性,主动清除病毒,不留下祸根。

2、携带病毒不等于乙肝患者更不等于肝癌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的区分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慢性乙肝患者。中国有1.2亿以上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但他们根本不是病人,大多数携带者终生只是携带病毒,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发病。

在常见的"治疗乙肝"的医药广告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肝硬化--肝癌这样一条转换路径。但专家表示,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年转化率仅为0.83%,,肝硬化发展为肝癌的年转化率为2.8%~3.5%。加上乙肝病毒0.6%的乙肝携带者年发病率计算可知,在乙肝病毒携带者中,以人均寿命80岁计算,乙肝病毒携带者一生中只有0.%的可能成为肝癌病人。

正确认识乙肝的转化过程,不要盲目

3、虚假药品是乙肝恐惧的得力鼓吹者

了解正确的医学常识,不要受骗

造成乙肝恐惧的最具能动性的根源也许在于,乙肝威胁论的获利方对它的刻意渲染和散布。虚假药品和"乙肝转阴治疗"的医生是歧视的受益方,他们进行了大量的虚假宣传。为了恐吓众多的原本无需治疗的健康携带者也加入到治疗者的行列,乙肝广告普遍采取了刻意夸大乙肝的危害性和传染性的做法。而大多数社会公众就是从这些乙肝广告中认识乙肝、得到所谓"乙肝常识"。

4、正确对待乙肝携带者需要健康观念的转化

如何正切预防

一.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应用

乙肝疫苗可与其他疫苗如百白破、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任何一种计划免疫制品联合免疫,未见明显互相干扰作用。

接种乙肝疫苗后,有5%~15%接种者无应答,不产生抗-HBs。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免疫无应答主要是于HBsAg孕妇的新生儿中。孕妇血清HBV-DNA含量高,是导致免疫失败的主因。也有认为无应答者已有HBV的感染。是否与HBV突变株有关,有待研究。

一般婴幼儿时期就已经接种疫苗

二.切断传播途径

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措施为:①注射器、针头、针炙针、采血针等应高压蒸气消毒或煮沸20min;②预防接种或注射药物要1人1针1筒,使用1次性注射器;③严格筛选和管理供血员,采用敏感的检测方法;④严格掌握输血和血制品指征;⑤食具、洗漱刮面用具专用;⑥接触患者后用肥皂和流水洗手;⑦HBsAg携带者不能从事饮食行业、食品加工、自来水管理及托幼机构工作。

三.控制传染源

对急性乙肝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和乙肝携带者不得献血。现症感染者不能从事饮食业、幼托机构等工作。

在国外,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乙肝表面抗原属个人隐私,行业招工时不允许查乙肝五项。除我国外,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没有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如此苛刻的限制。

西方60年代以来,对于疾病的看法已经从"杀灭疾病"转型到"人与疾病长期共存",只要疾病不发作,不危害个人健康,则可基本视作健康人。因为,"全然健康"是几乎不可能的。因此健康是相对的,工作对人健康的要求是只要不影响从事应聘的工作就行,而不是"完全健康"的人才有工作的权利。

让我们正确认识乙肝,不排斥,不盲目

最后,小编希望大家不要歧视乙肝患者,让他们成为我们的朋友!喜欢就


转载请注明:http://www.zotkp.com/zzjj/114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