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王女士最近因皮肤上出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银屑病,给予药物治疗,服药一个月之后她感到全身乏力、厌食、上腹部胀满,还伴有右上腹疼痛、小便颜色发黄,化验肝功明显异常。王女士来到青岛六医就诊,根据病情和检查结果,肝病六科苟卫主任诊断王女士为药物性肝损伤。
什么是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顾名思义就是药物或者药物的代谢产物引起的肝损伤。由于新药品种的逐年增加和药物的滥用,药物肝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我们知道“是药三分毒”,是不是所有药物都能引起肝损伤呢?
肝脏是药物转化和代谢的“解毒工厂”,是人体内进行合成、代谢、分解、解毒工作的重要器官,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要经过肝脏的代谢才排出体外,有些药物还要经过肝脏的分解有效成分才能发挥,更有一些药物经过肝脏分解反而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人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如果在没有专业人员指导的情况下服药,不能做到合理的剂量、适应症、疗程和搭配等,药物进入人体后首当其冲受到毒副作用损害的必然是肝脏。有不少患者认为服用的药物越多越好,这样才有安全感。这种不恰当的用药不但不安全,还会加重病情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因此不宜过多过杂地使用。但是也有少部分药物主要是通过肾脏代谢的,对肝脏影响相对较小。
一般都有哪些临床常见药物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呢?
有六类药物如果服用不合理最容易损伤肝脏引发“药物性肝损伤”,包括抗结核药、降血脂药、抗生素、肿瘤化疗药、解热镇痛药、安眠药等等。
药物性肝病的分类按病程特征药物性肝损伤分为急性药物性肝病(肝脏炎症在6月内消退)及慢性药物性肝病(大于6月或再次肝损伤)。
急性药物性肝病按照临床表现特征,又分为肝细胞性药物性肝病、胆汁淤积性药物性肝病及混合性药物性肝病。
药物性肝损伤都有哪些临床表现药物性肝损伤表现可以从没有临床症状到出现皮疹、发热、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胀、皮肤粘膜黄染、尿黄等严重不适临床症状。简单来说就是部分病人并无临床症状,体检发现转氨酶升高而就医,而部分病人也可以表现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功能衰竭、肝内胆汁淤积、脂肪肝等。
苟卫主任提醒广大市民,服药时应该注意,每个人的具体病情、病因都不一样,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并按医嘱服药,不随意增加剂量、延长疗程或不规则用药。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仔细观察原有病症有无变化,是否出现乏力、恶心、呕吐、厌食、肝肿大、肝区痛、黄疸、皮疹、发热、畏寒、胆红素和转氨酶升高等症状。如果因为用药已经发生肝损害,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尽快就诊,把近期用药史告诉医生,以便确定病因。
专家简介苟卫
医院肝病六科主任、医学博士、医院访问学者、青岛大学医学院兼职副教授、医院协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传染病学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干部保健会诊专家、青岛市感染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年-年至医院进修肝病诊疗。注重追踪国际肝病治疗进展,及时获得肝病诊断、治疗的最新理念并整合应用于临床实践,为不同患者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重症肝病、肝硬化及并发症、肝源性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的诊治。承担课题两项,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不花钱的11个简单小动作,经常动一动,身体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最好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