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对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
肝功能影响研究
雷贝拉唑肠溶片
"非酶代谢、护胃安心"
目前国内尚少见雷贝拉唑对肝脏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特别是对有肝病基础患者服用雷贝拉唑后肝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有必要研究雷贝拉唑对服药患者肝脏功能影响,以期为扩大雷贝拉唑的应用范围打下基础。
资料和方法
一、病例来源本组患者55例,均为肝硬化并经胃镜证实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15例,年龄25~65岁,平均55.4岁。所有患者肝功能按Child-Pugh分级,其中A级30例,B级20例,C级5例,所有患者无肝性脑病。
二、方法
所有患者均服用雷贝拉唑10mgd,持续4周。在治疗开始前检测血ALT、总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开始治疗后第2周、第4周时再次检测上述指标,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在第4周时对患者肝功能进行Child-Pugh分级评判。所有患者均常规进行各项保肝治疗。
三、统计分析
用药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用配对资料t检验。
结果:
55例患者服用雷贝拉唑前血清总胆红素为(18.3±6.2)μmolL,ALT为(92.2±84.5)UL,白蛋白为(35±4)gL,雷贝拉唑治疗2周后分别为(18.3±5.5)μmolL,(77.2±60.2)UL,(35.7±3.6)gL,治疗4周后分别为(17.7±4.5)μmolL,(71.5±66.5)UL,(36.2±2.6)gL。用药4周后血清总胆红素、ALT、白蛋白与用药前相比无显变化(P0.05)。在治疗过程中,30例肝功能A级患者治疗4周后肝功能均无恶化,仍为A级,20例B级者治疗结束后肝功亦无明显恶化。5例C级患者有1例出现肝性脑病,经治疗后好转。以上患者均无死亡。
讨论:
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称肝源性溃疡(U),其发生率为非肝硬化患者的2.5倍[1]。在肝硬化者的发病率为%,尸检组为17.7%。由于肝硬化的基本病因不能去除,HU患者的溃疡同期愈合率比单纯性消化性溃疡愈合率明显降低,HU一旦确诊就应给予积极的内科保守治疗,而且疗程需适当延长。治疗对HU的最有效的药物是质子泵抑制剂(PPI),但PPI对肝功能受损者或尽管肝功能正常但肝脏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的安全性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发现,雷贝拉唑治疗4周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无明显影响,其中患者总胆红素水平、ALT无明显升高,白蛋
白水平无明显下降。在治疗过程中,1例肝功能A级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可能与患者本身病情进展有关,而与服用雷贝拉唑无关。雷贝拉唑对肝功能的影响很小这与其本身的结构及药代动力学有关。其他PPI主要是被CYP2C19和CYP3A4代谢,其次是经过结合酶结合代谢。雷贝拉唑85%通过非酶代谢,即代谢成雷贝拉唑硫醚和碱基雷贝拉唑。由于雷贝拉唑代谢不依赖细胞色素P,大多数药物性肝损害与细胞色素P的代谢产物有关,因此雷贝拉唑对患者肝功能影响小,研究也从事实上证实了这一点。本研究中C级患者较少,但这5例患者均未因使用雷贝拉唑而导致肝功能恶化,但对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是否应调整剂量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KhmelnitskiiSI,KriuchinaEA.Hepatogenicgastroduodenalulcer.KlinKhir,,4∶42-45.(收稿日期:-04-26)
作者单位:
上海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作者:刘枫金震东李兆申
北京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