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缘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下午。医院肝胆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擅长各种急慢性肝病和胰胆疾病的诊治。谢思
医院肝胆内科医师,医学博士。擅长领域: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药物性肝病的诊治。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也是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器官,但它其实很脆弱,截至目前,经临床研究明确的肝脏感染病毒已有5种,直接导致肝脏严重性疾病。由病毒引起的肝病主要指病毒性肝炎,即由各种肝炎病毒直接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具体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甲肝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但目前已较少见。甲型肝炎病毒最常见的传播形式为通过粪-口途径,也称为肠道途径,被污染的食物和水进入消化道可引起甲肝感染。生活在水中的甲壳类动物,很可能被甲型肝炎病毒所污染,当人们食用过未煮熟或根本未经加热牡蛎、蛤、蚝等水产品时,会有较高的感染甲型肝炎病毒的风险,甚至造成甲肝的流行。甲肝感染的主要人群为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通常认为甲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较轻的一种,临床上以乏力、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者也较常见。甲型肝炎为急性肝炎,不能引起慢性肝损害,不会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尽管如此,也有极少数患者出现重症肝炎而死亡,且有肝脏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甲肝后更有可能出现严重的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因此,部分人群可通过接种甲肝疫苗预防甲肝。乙肝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炎症。乙肝呈世界性流行,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我国为乙肝的中等流行区域,约有万人为慢性乙肝感染者。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乙肝感染者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事实上,乙型肝炎病毒是第一种被证实的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可存在于血液、汗液、泪液、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也可在女性的经血和乳汁中查到。乙型肝炎病毒有三种不同的传播途径: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通过性接触传播;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由母亲传染给孩子。而与感染者握手、拥抱或进行交谈,并不会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我国乙肝感染者多于婴幼儿时期感染,为慢性感染,大多数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不影响正常生活。对于已经造成肝脏损害的慢性乙肝感染者,可出现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腹胀、脾大、白细胞及血小板减低,肝功能异常等表现。慢性乙肝感染很难被完全治愈,但可通过药物良好控制。慢性肝脏损害可导致肝硬化,并增加肝癌的风险,因此慢性乙肝感染者需定期随访,遵医嘱决定是否开始抗病毒治疗。成年后感染的乙肝多为急性感染,临床表现为乏力、食欲下降、厌油腻、恶心等症状。但急性乙肝感染多于保肝等对症治疗后可自愈。丙肝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脏炎症。据统计,全球约有1.85亿人感染丙肝。我国丙肝感染者约万人,多为输血及不安全注射过程中感染。丙肝主要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性接触传播;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由母亲传染给孩子。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丙肝。丙肝多为慢性感染,病情发展隐匿,常无任何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在出现肝硬化后才发现自己感染丙肝。慢性丙肝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出现黄疸、腹腔积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长期以往注射干扰素是治疗丙肝的唯一方法,但其副作用大,许多患者无法耐受。近几年出现的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小、服药方便,大部分患者只需门诊口服药物并随访即可治愈丙肝。急性丙型肝炎较为少见,病情相对较轻,多数为转氨酶升高为主的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乏力,尿黄、眼黄等表现,但极少引起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丁肝
丁型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引起的肝脏炎症。丁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有着相同的传播途径,即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进行传播。但丁型肝炎病毒不能单独感染,只能与乙型肝炎病毒等其他嗜肝DNA病毒共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以有两种形式:同时感染,即同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此时绝大多数患者体内的丁型肝炎病毒会被完全清除;重叠感染,即慢性乙肝患者新感染的丁型肝炎病毒,此时大部分患者会发展为慢性丁型肝炎。丁型肝炎病毒较少见,但病情多复杂、严重,可以没有任何表现,或者可以出现与其他肝炎相类似的症状,约有20%以上的丁型肝炎感染者表现为爆发性肝炎,预后较差。戊肝
戊型肝炎主要见于发展中国,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少数为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既往以水型流行最为常见,具有季节性,多见于雨季或洪水之后,中国曾有数次戊肝流行。随着生活条件和饮食卫生的改善,目前戊肝主要以散发的形式出现,多见于有不洁饮食史的人群。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孕妇易感性较高,易出现重症戊肝,病死率较高。感染戊肝病毒后,潜伏期约10~60日,平均40日。绝大多数戊肝感染为急性感染,表现为发热、乏力,多伴眼黄、皮肤黄染及尿黄等黄疸表现,并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厌油腻等消化道症状。大多数病人黄疸于2周左右消退,6~8周后病情痊愈。随着人们营养状况的改善,部分戊肝感染者也可隐匿发病,并无任何症状。老年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戊肝后可出现重症肝炎甚至急性肝衰竭,极少数患者病情迁延,出现慢性戊肝感染。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
1、对于甲肝、戊肝等经粪-口途径传播的病毒,主要预防措施包括:(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食品要高温加热,杜绝(半)生吃等不良饮食习惯;(2)接种甲肝疫苗,可以提高人群免疫力,预防甲肝的发生和暴发流行;(3)对于已密切接触甲肝患者的人群,可尽早注射丙种球蛋白;(4)发现甲肝病人应及时上报进行隔离,防止进一步传播2、对于乙肝、丙肝、丁肝等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的病毒,主要预防措施包括:(1)不要去不正规的诊所或机构进行抽血或输液;(2)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血液制品;(3)经常与乙肝患者密切接触、而机体没有乙肝表面抗体者可接种乙肝疫苗;(4)发现或怀疑有伤口或针刺感染乙肝者,医院注射人乙肝免疫球蛋白需要强调的是,没有血液暴露的日常接触,如和乙肝/丙肝患者在一起工作、握手拥抱、住同一个房间,甚至一起用餐和公用厕所,理论上都不会被传染。但是如果亲密接触比如结婚,那么婚前建议要进行各项肝炎病毒的检验,如果阳性就要尽早治疗,为了自己,为了你的爱人,也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来源:清华大学附属医院
北青社区报昌平融媒站上线
点击下方卡片进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