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死扶伤70多年,桃源人的ldquo

在桃源,有这么一位老院长,

他一生都在为医疗事业奉献。

担任院长38年,

退休医院,

返聘18年,

年过花甲的他坚持天天坐堂看病。

在最后弥留之际,

他还想着自己的党费没交。

他就是青云卫生院创建人纪荣祥。

今年4月4日正清明,病床上,纪荣祥生命垂危。

傍晚7点,他艰难地嗫嚅着双唇,想要说些什么。大女儿纪峥将耳朵凑近父亲,听到的是断断续续的话语:“你明天……帮我……交……党费,我怕我……死了,党费……还没交。”说完,纪荣祥颤巍巍地举起一根手指,继而再次举起,是两根。

纪峥看懂了。第二天一大早,她赶去桃源镇青云卫生院党支部郑重地帮父亲交了元党费。“我回来告诉父亲,党费交了,他说了句‘谢谢你’。”没想到的是,这竟是父亲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

大女儿纪峥回忆父亲最后一刻

5日傍晚6点,忠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青云卫生院创建人、病人口中的“纪先生”安然逝世,享年89岁。

病人尊称“纪半仙”

纪荣祥出生在铜罗,12岁拜南浔名医张家林为师,16岁独立行医。

解放初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的纪荣祥,又学习了西医等专业知识,成为一名中西医结合的全科医生。

年,20岁刚出头的纪荣祥调至青云顾庄桥分诊所工作,说是诊所,其实是座破庙。随他一同调来诊所的几名同事后来纷纷远走高飞,可他却什么话也没说,默默地留了下来,一留就是40多年。

四十多年寒来暑往,四十多年风风雨雨。纪荣祥从一头黑发到两鬓斑白,从“小纪”到“老纪”,青云卫生院也从一张像样的病床都没有,到成为全国模范、示范卫生院,在他手中打造成为吴江卫生系统的“青云现象”。

担任院长38年,但那个院长办公室他却很少踏足。医院西面的那间诊室,总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

“他将一生医院。”继任院长的李荣海是纪荣祥的学生,两人共事40多年,曾一起下农村,串农户,深入血吸虫病等传染病防治一线,“在我心目中,纪先生是优秀党员,是年轻医生的好老师,是人民群众的好医生。”

桃源卫生院原院长周静勇与纪荣祥相识半个世纪,两人是志同道合的知己。“当年他被卫生局派来支援桃源卫生院的创建,他领导能力强,技术好,医德高,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曾经的青云地处偏僻,不通汽车也不通轮船,医院靠摇船得花上一天。因为有了医术高超的纪先生,疑难杂症有了救星,当地百姓发自内心地佩服、感激他,尊称他为“纪半仙”。

“这条命是纪先生救的”

“我今年73岁,这条命是纪先生救的!”回忆着老院长的点点滴滴,倪茂珍红了眼眶。

年,倪茂珍24岁,刚怀孕。那天,她干完农活回到家中,突然一阵腹痛无比,她痛得晕了过去,家人医院。躺在病床上一摸肚子,发现里面竟是一肚子的血,“不好!是宫外孕。必须马上做手术,否则要出大事。”纪荣祥对倪茂珍的家人说。

当时的青云卫生院的手术设施还很简陋,在交通不便的上世纪70年代,如果送平望肯定来不及。窗外是瓢泼大雨,窗内是争分夺秒的紧张手术,在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中,纪荣祥和同事们拼尽了全力,将倪茂珍从生死边缘拽了回来。

“纪先生是好医生,谁能想到怎么就突然走了呢……”听闻噩耗,倪茂珍的泪像断了线的珠子。

这一生,纪荣祥救过的人无数。他也被无数人铭记了一辈子。

纪荣祥与老伴合影

30多年前,3岁的潘敏敏掉进了河里,因溺水时间过长,导致被发现时人已浮在水面,漂出去很远。在场的众人都以为孩子肯定救不回来了,是纪荣祥一记强心针,将走了一遭“鬼门关”的潘敏敏又拉了回来。母亲潘银凤见孩子脸色惨白,奄奄一息时差点也要跟着一起寻死,“我当时想,孩子如果没了,跟我老公没法交代,我也不打算活了。”

潘银凤的父亲后来得了肝硬化腹水,因家贫几度想放弃治疗,也是纪荣祥跟她说,钱不要紧,先治病。所以在潘银凤心目中,纪先生是救了她全家的大恩人。

“说来惭愧,我曾经不信任纪先生。”于荣奎坦言,当年20岁的他得了乙肝,一开始不信任纪先生的医术,“纪先生笑呵呵地跟我说,你去外面看也一样的。”偏不信的他到外面转了一大圈,钱花去不少不说,病还是老样子。回到青云,他才老老实实地配合吃药,“奇迹发生了,我从‘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后来全部转阴了。”

“纪先生的离开,对老百姓真的是一大损失。”于荣奎惋惜地说。

临终托付“传家宝”

退休的时候,正赶上民营诊所政策开放,多家私人医疗机构邀请他入伙,都被纪荣祥婉拒了。“不要为了钱,国家给的已够用了,我一生为的是救死扶伤,为的是给农村老百姓看好病。”大女婿沈顺根说,这是岳父经常教育他们小辈的话。

卸下院长一职,纪荣祥一身轻松。他常说,当院长是职务,暂时的;而医生是职业,终生的。

最后,医院。返聘18年,年过花甲的他坚持天天坐堂看病。青云地处江浙交界,常有浙江不少毗邻地方的病人带着疑难杂症慕名而来。那间小小的诊室里,每天被络绎不绝的病人围得水泄不通。半夜三更,只要病人召唤,也是随叫随到。

年,78岁高龄的纪荣祥不再坐诊,回到家中颐养天年,可仍不断有病人登门求医,他没有拒绝,精心诊治。甚至在他最后病危的十天时间里,医院里。

“可以说,从12岁到89岁,父亲为病人看了一辈子的病,直到生命的尽头。”纪峥动情地说。

“他永远是我的先生。”尽管没有经过正式拜师,但纪荣祥一直拿杨顺利当自己徒弟。如今他也跟老师当年一样,在退休后继续为病人看病。“老师在业务上倾囊相授,更重要的是教我做人的道理,他常跟我说,‘顺利,我们做医生要重医德,要以德为先,以人为本’。”

现任院长张明芳年进入青云卫生院,耳濡目染老院长的医德医风,“我们作为年轻一辈,将牢记老院长的遗志跟初心。”

老院长的心里,装着病人,装着青云的医疗事业,装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赤诚之心。

“岳父弥留之际,什么都没交代,只托付了两件‘传家宝’。”沈顺根告诉记者,一个是珍藏了几十年的毛泽东像章,一个是这么多年来获得的各类奖状、荣誉证书。

纪荣祥一辈子没有离开青云,

没有离开过那些需要他的百姓。

农村地区普遍缺医少药,

医疗设备简陋。

一个好医生的作用,

足以造福一方。

何谓好医生?

是有能力治好病,医德又好。

医者仁心,

形容的就是纪荣祥这样的好医生。

这样的认可,

在每个曾被纪医生治好的病人

口中、眼中、心中。

从40多岁开始,

常年被胆总管结石困扰,

前后经历十次手术,

却始终矢志不渝,

他将一生奉献给了吴江的医疗事业。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

他就像一面旗帜,

树立在当地百姓的心中。

拟稿:区融媒体中心桃源分中心融媒记者杨隽

审核:王宇婕

签发:汝文英

水乡森林桃源

长按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zotkp.com/zlff/128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