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厦门32岁男子ldquo感冒

前段时间

多名艺人因为肝癌接连过世

引发了社会对于肝脏疾病的重视

令人痛心的是

厦门一男子

就因为身患乙肝不重视

发病3个月离世!

↓↓↓

《特区新闻广场》

原以为是感冒发烧

不料却被诊断为肝癌晚期

32岁的陈先生

在上高中时曾被确诊患有乙肝

因为没有什么不舒服

陈先生也就没有特别注意去定期复查

去年年底,因为感冒发热不适

医院就诊

令林先生没想到的是,经过检查

他被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伴肝内多发转移

已经到了晚期

医院肝病科主治医师袁云香介绍:

肝胆外科介入科还有肿瘤科多科室的会诊评估之后,这个病人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病情因为太晚了,(就诊后)三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因为各种并发症导致死亡。

陈先生的经历,不禁令人唏嘘

福建属于肝癌高发区

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更好保护肝脏

预防肝癌的发生呢?

肝病善于“隐匿”高危人群

尽量定期筛查

医生介绍说,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

但熬夜加班、喝酒应酬等不良生活习惯,

容易给肝脏带来伤害,

肝脏疾病的进展非常隐匿,

往往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症状,

但大家一定不能轻视。

医院肝病科主任黄文琪介绍:

肝脏是个“沉默”的器官,肝脏里面没有神经分布。不要指望肝病发作的时候,或者走到肝硬化有什么太多的感觉。真的走到肝区痛出腹水,那也是一个很晚期的肝病,这种与肝癌就是一步之遥!

据了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是肝癌最主要的高危人群

此外,像是酒精性肝病、脂肪肝和

因为误服药物导致的肝损伤等

都可能会引起肝硬化

大大增加肝癌的患病风险

黄文琪医生还说到

长期的炎症可能启动肝纤维化走向肝硬化

肝硬化基础上就容易癌变!

医生提醒,肝癌重在预防

要注意早诊早治

包括乙肝病毒感染者在内的肝癌高危人群

尽量每半年筛查一次甲胎蛋白和肝脏彩超

肝癌预警信号

大家应该都知道,肝癌有三部曲,即“乙肝/丙肝-肝硬化-肝癌”。尽管从第一部到第三部,并非是一时半会儿的事,但如果有肝病,再加上不良生活方式的推波助澜,得肝癌的风险会大大上升。

因此,有肝病的人若出现如下异常症状,要引起重视。

1.肝区疼痛

肝脏包膜上覆盖着神经,当肿瘤长大到压迫包膜时,肝脏会出现疼痛,表现为间歇性、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刺痛。

2.食欲变差、腹胀、恶心

食欲下降、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毛病,可能暗示你的肝出问题了。

3.疲惫、乏力

总感觉疲惫、乏力、头晕、发低烧,短时间内莫名暴瘦。

4.黄疸

当有尿黄、眼黄、皮肤黄的黄疸表现时,通常意味着已经到了肝癌晚期。

5.皮肤出现蜘蛛痣

痣的中心有突起,周围有网状小血管辐射,且有分支,整个痣的直径为0.2~2厘米,看上去就像一只红色的蜘蛛趴在皮肤上,如果用铅笔尖压迫中心部,整个痣便会消失。

图源:网络

蜘蛛痣通常出现在手、面、颈部、前胸部及肩部等身体部位。多数学者认为这和雌激素代谢有关,常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病人。所以一旦出现,尽早就诊。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

解毒器官、新陈代谢中心

一旦受损,将百病丛生

小编为您准备好了——

最省钱、最有效的

养肝护肝法

戒酒,尤其是杂酒

酒精是慢性乙肝和慢性丙肝患者发展成肝癌的催化剂。一杯酒下肚,大部分的酒精在肝脏中代谢,产出乙醛。

乙醛就像是装修污染中的甲醛一样,会对器官、组织产生毒性作用,损害细胞DNA。

特别是喝杂酒,也就是一会儿喝白酒,一会儿喝红酒,一会儿喝啤酒,这样更伤肝脏、脾胃和肾脏。

请记住:多喝一滴酒,就是向肝癌再靠近一步。

定期体检、打疫苗

打乙肝疫苗、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肝癌高危人群,至少每半年体检一次(包括肝功能、HBVDNA、甲胎蛋白与肝脏超声等检查)。

高危人群:

①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史;

②家族中已有确诊肝癌患者;

③30岁以上男性及长期酗酒者;

④脂肪肝、肝硬化病人;

⑤长期食用腌制、烟熏、霉变等食品者。

筛查方法:

甲胎蛋白(AFP)+腹部超声,这是目前经济实用且有效的早期肝癌筛查方法。

不要熬夜

熬夜虽不会直接伤肝,但长期生物钟紊乱却会对内分泌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造成伤害,自然,肝脏也无法免受其害。

多一点“绿”

要想日子过得去,生活必须带点绿~

这里的“绿”,指的是日常饮食中应多摄入深绿色蔬菜,如油菜、菠菜、西蓝花等。

其他深色蔬果如紫甘蓝、海带、木耳、紫葡萄、红葡萄、蓝莓等,也有助于帮助肝损伤的恢复。

老话常说,疾病的预防大于治疗。预防往往是最省钱、最有效的方法,希望大家都能从一开始就把肝养好、护好,而不是等肝出事了才后悔莫及。

来源:厦门广电、家庭医生等

厦门大城小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zotkp.com/zlff/123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