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血栓形成在急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

导读

该研究对名肝硬化患者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不伴有急性失代偿的患者,急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血栓形成(PVT)发生率显著更高。PVT与静脉曲张出血增加有关,这将增加进展为急性失代偿的风险。通过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定期筛查和预防PVT,有利于改善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veinthrombosis,PVT)是肝硬化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特征是在门静脉主干和肝内门静脉分支内的血栓形成,还可能与恶性肿瘤侵袭和压迫、感染所致炎症和凝血功能障碍等有关。发生PVT易影响肝脏血流,严重者可能增加门静脉阻力,减少门静脉向肝血流,在加重肝脏功能损害的同时又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

由于PVT发生时常无症状,很少出现腹部不适,因此很难根据临床表现诊断PVT,其通常是通过常规检查诊断出的。多数PVT患者病情进展缓慢,但一些伴有急性PVT的患者,可出现腹部不适或门脉高压并发症。此外,据报道,PVT可能与肝脏失代偿有关,并可能影响失代偿患者的死亡率。由于存在相当复杂的凝血功能障碍,指南中没有明确说明肝硬化患者和并发PVT的患者是否应考虑抗凝治疗,尽管有新证据支持PVT抗凝治疗对一些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肝硬化患者在最近一个月内发生腹水、静脉曲张出血、感染、肝性脑病和黄疸定义为急性失代偿(AD)。急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1年死亡率高达30%。而很少有研究揭示PVT在急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的发生率。

研究简介

日前,来自上海医院的李海教授与华静教授团队在ClinicalGastroenterologyandHepatology(影响因子:7.)发表了其研究成果,这项大型多中心研究的结果首次揭示了PVT在急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

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受试者数据来自CATCH-LIVE研究(由中国慢性肝衰竭联盟建立)。研究人员最终分析了例肝硬化患者的PVT发生率、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

研究主要结果

在例被纳入研究的肝硬化患者中,例受试者出现了AD。

1.肝硬化合并AD患者发生非恶性肿瘤性PVT的几率和特征

在名伴有AD的肝硬化患者中,例发生了PVT。在名非AD患者中,只有12例患者发生了PVT,非恶性PVT在AD患者中的发生率为9.36%,显著高于非AD患者(5.24%)(P=0.04)。

如表1所示,在AD合并PVT患者中,PVT大多是新近发生的(63.37%),更常见于门静脉主干(41.97%)或主干和分支皆有发生(45.27%),PVT仅发生在门静脉分支的患者只占12.76%。一半以上的PVT仅局限于门静脉(65.43%),20.58%延伸到肠系膜静脉,但较少延伸到脾静脉(5.76%)。

表1肝硬化AD患者的PVT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无PVT的患者,静脉曲张出血在PVT患者更常见为常见(47.33%vs.19.63%;P0.)。与无PVT的患者相比,PVT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P0.),而PVT患者的血清INR、降钙素原(PVT)和总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P0.)。

2.肝硬化合并AD患者发生PVT的危险因素

表2所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部手术在PVT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腹部手术包括脾切除、结肠切除、胃切除和胆囊切除。在所有类型的腹部手术中,脾切除术显著影响了PVT的进展,接受脾切除术的肝硬化合并AD患者发生PVT的风险是未行手术患者的6.63倍。此外,侵入性手术(包括TIPSS、内镜硬化剂治疗和部分脾栓塞术)也与PVT发生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中只有内镜硬化剂治疗是PVT的潜在危险因素。

表2肝硬化合并AD患者发生PVT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多变量分析显示,脾切除术和内镜硬化剂治疗是非恶性P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该研究显示,PVT在肝硬化合并AD患者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AD患者。脾切除术和内镜硬化剂治疗是肝硬化伴AD患者发生PVT的独立危险因素。PVT可能会加重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高压,并导致门静脉高压相关静脉曲张出血,增加患者进展为急性失代偿的风险。因此,通过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定期筛查和预防PVT,有利于改善门静脉高压症。

医脉通编译整理自:ZhangY,XuB-y,WangX-b,etal.PrevalenceandClinicalSignificanceofPortalVeinThrombosisinPatientswithCirrhosisandAcuteDe


转载请注明:http://www.zotkp.com/zlff/107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