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系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所创的名方成药之一,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组成。在古代,“五苓散”用于“汗后烦渴蓄水的脉症”和“中风水逆症”,主治水饮停蓄不行引起的水肿、小溲不利、呕吐呃逆或泄泻等症。
现在,“五苓散”已突破了经典的主治范围,不仅仅用于治外感疾病水饮停蓄水肿、小便不利,还广泛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小便不利的恙疾,如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肝硬化腹水,以及胃肠炎水泻、胃动力不足、眩晕、盗汗自汗、妊娠呕吐及减肥降脂等。津液损伤、阴血亏损、口干尿少者慎用。
“五苓散”系成药,有散剂、片剂和水丸剂。中医名家多推崇散剂,认为散剂保留了原创成药的风貌和药性的道地。“五苓散”的服用,在古方中十分强调用白饮(即粳米汤)调服,且服后应多饮暖水。
五苓散《伤寒论》
组成茯苓9克、猪苓9克、泽泻15克、白术9克、桂枝6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痰饮病而见咳嗽、吐痰清稀,眩晕心悸等证。
方解方中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为主药;白术健脾运湿,与茯苓配合更增强健脾去湿之作用,为辅药;桂枝温阳以助膀胱气化,气化则水自行,为佐药。
诸药合用,既可淡渗以利水湿,也可健脾以运水湿,气化以行水湿,故对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水湿证均可治之。
临床运用1本方化气利水,健脾祛湿,为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而致水泻、泄泻等证的常用方。加减变化后,可治多种病证,如:
湿伤脾胃,大便溏薄,小便短少,可用四苓散(本方去桂枝);
若寒湿困脾,脘腹胀痛泄泻,小便短少者,可用胃苓汤(本方与平胃散合方);
若水肿较甚,可酌加桑白皮、陈皮、大腹皮等化气利水药,以增加利尿消肿的功效;
如治湿郁黄疸,小便不利,偏于湿重者,可用茵陈五苓散(本方加茵陈)。
五苓散现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肠炎的水泄、胃无力或幽门梗阻的振水音等属水湿内停者。据研究本方利尿作用较其中各单味药均强,服用后能使尿量明显增加,并有排钠及增加肾血流量的作用。
2五苓散现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肠炎的水泄、胃无力或幽门梗阻的振水音等属水湿内停者。据研究本方利尿作用较其中各单味药均强,服用后能使尿量明显增加,并有排钠及增加肾血流量的作用。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负担变的越来越沉重,很多人已无精力顾及身体,慢慢遗忘了健康,为此康美希望“化繁为简”,通过努力为您的健康披甲护航!
每天,花上几分钟的时间为自己的健康努力,我们都会定时为您送养生资讯,希望一些小小改变,渐渐地能让您的身体回归平和自然……
让我们一起开始,从简开始时刻养护身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