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携带者经常熬夜转成早期肝硬化乙肝病

丁女士,现年47,尽管其父母均未患有乙肝,但她自婴幼儿时期便感染了乙肝病毒,且病毒一直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因此她被视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多年来,她的肝功能检查均显示正常,医院进行专门复查。然而,因工作原因,她经常需要熬夜,随后出现乏力、胃胀及面色晦暗等症状。她最初认为这些症状是由于熬夜所致,并未联想到肝病。直至肝区出现隐痛,她才感觉情况不妙,医院进行检查,最终被诊断为早期肝硬化。

经过深入分析,丁女士最初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无家族病史,很可能是在年幼时因抵抗力较弱而感染了乙肝病毒。在此情况下,无需特殊治疗,只需每半年进行一次体检即可。然而,由于她后来未能坚持体检,并且因工作原因经常熬夜,这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乙肝携带者容易从免疫耐受期转为免疫清除期,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活动性肝炎。这一时期,尽管身体可能无明显症状,但肝脏仍在发生炎症反应,肝细胞持续受损,此时肝功能转氨酶通常会升高。随着肝细胞大量坏死,超过新生肝细胞的数量,肝脏内部结构逐渐改变,从柔软变为坚硬,最终导致肝硬化。

在我国,约有10%的人口受到乙肝的困扰,即超过1亿人。其中,绝大多数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每年约有1/4至1/5的携带者可能发病,出现转氨酶升高等症状。因此,对于携带者而言,这是一个常被忽视的状态。许多携带者在多次检查后,若发现肝功能正常,便可能产生懈怠心理,认为一直正常就不会再发病。然而,发病年龄并不确定,今年或明年检查正常,后年可能就不正常了。因此,必须坚持每年定期复查,一般建议携带者每半年复查一次,以评估身体健康状况。

关于乙肝携带者的发病率,根据统计数据,约有10%~20%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长期与病毒和平共处,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血清转氨酶长期保持正常,且大部分人寿命超过70岁。另有30%~40%的携带者在20岁前后,随着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可能通过若干次的清除反应将乙型肝炎病毒基本清除而自愈。在此过程中,患者通常无症状,少数人表面抗原可能减少。还有约30%~40%的携带者,其机体清除病毒的反应可能反复间歇进行,导致病情时轻时重,肝功能反复活动。大部分病人在40岁前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患者体内病毒最终可能被清除,他们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数年至数十年。只有少部分患者病毒仍未彻底清除,肝脏炎症仍在活动,肝硬化不断加重,直至出现各种并发症或癌变。

因此,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而言,无论是否出现症状,都应坚持定期复查。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包括乙肝病毒DNA、乙肝五项、肝功能、甲胎蛋白、肝胆脾超声和肝脏弹性测定。这些检查的意义在于确定病毒是否处于活动期,以及肝脏是否正在向肝硬化进展。对于一个明确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坚持年年进行这些检查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自身的健康,不能有任何懈怠和侥幸心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zotkp.com/ysbj/154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