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医学指导专家: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科主任陈敏山
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肝癌也几乎到了晚期才会有乏力、纳差、消瘦等症状。在全球来说,肝癌发病率在恶性肿瘤里排第6位,但其死亡排名却是第3位。在我国,根据卫生部出版的“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数据,肝脏恶性肿瘤在不同年龄阶段(5岁以上)致死率均列前3位,其中更以37.09%和27.74%致死率分列15-44岁、45-64岁男性死因的首位。乍一看,肝癌的数据似乎很耸人听闻,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科主任陈敏山指出,肝癌其实是可防可治的,以前肝癌的致死率较高,是因为肝癌高危人群并没有注意预防和及早治疗。而早防早治的诀窍其实很简单——体检、体检还是体检!
常吃发霉食品增加肝癌风险
绝大部分癌症的发生与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如果饮食中长期含有致癌物质,就容易促发癌症。
如果花生、玉米、白薯干、稻米、小米等食物发霉,就会产生一种名为黄曲霉菌的真菌,他所产生的毒素为称为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公认的致癌物质,尤其可以导致肝癌。动物试验表明,其致癌所需时间最短为24周。有些老年人发现家里食物过期也舍不得浪费扔掉,其实,发霉的花生、薯干、萝卜干等应剔除丢弃,人畜家禽均不能食用。
另外,花生油及棉籽油均不宜久贮。当动、植物油有哈喇味后不宜食用。因为陈腐油类中含有一种名为丙二醛的成分,它能使细胞失去正常功能并向初期癌细胞转化。
此外,老年人千万不能贪杯。据统计,一个成年男性一次能够消化得了的酒精量差不多70~80克,相当于6扎啤酒,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个数字还应该有所降低。因此,喝酒的时候应该所有控制。
发病:肝硬化患者癌变高倍
那么,有什么人会更容易有肝癌呢?陈敏山表示,肝硬化患者患上肝癌的几率比普通人高出倍,属于重点高危人群。
肝硬化患者肝硬化是肝癌的前身,也就是说,肝硬化到肝癌之一步之遥,随着病情发展极易衍生为肝癌,因此,肝硬化患者一定要引起警惕,定期检查并积极针对性治疗与控制是防癌的关键环节。
乙、丙肝患者乙肝-肝硬化-肝癌,这是乙肝的三部曲,之所以有这三部曲,说明乙肝转为肝癌的几率是很大的。另外,对于乙肝、丙肝患者,尤其是一些无症状的乙、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等都需要积极治疗,将肝癌之萌芽扼杀在摇篮中。
嗜烟酒者有酗酒嗜好者,酒精肝、肝硬化的患病率很高,如果大量吸烟,就会加快、加剧肝硬化的生成,可帮助肝癌的产生。
中老年人大多数肝癌的高发年龄在40岁以后,这是由于致癌因子的作用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甚至长达数十年之久。所以肝癌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50-60岁之间是个高发年龄段。因此,对于中老年人积极做好预防肝癌的方法,不能疏忽。
有肝癌家族史者其直系亲属三代中有肝癌家族史,甲胎蛋白低滴度持续阳性者,应及时就诊检查。
饮食习惯不佳者不良的饮食习惯会损伤消化系统,对于肝脏的排毒功能造成很大的负担,使肝脏恶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包括食用霉变、过期食物,腌制食物、高盐高脂食物,这些食物中具有一定的致癌物质,且微量元素缺乏,导致肝癌的诱发。
治疗:老年患者推荐射频消融术
与其他脏器的恶性肿瘤不同,肝癌并没有公认的病变分期,一般而言,我们会把肿瘤局限性病变、癌细胞尚未转移的这段时间称为“肝癌早期”,在这时候,肝癌是可以治愈的。
但是,肝癌早期并没有特殊的症状,“甚至有些病人的肿瘤已经长到十几公分了,也可能会没有一点感觉。”陈敏山解释,因为肝脏表面的包膜有神经,如果肝癌长在肝脏中央,不刺激肝包膜,病人就不会感觉到疼痛;而且就算有症状,可能会表现为疲倦、营养不良甚至是其他部位如胃部不适,并非肝癌本身的特异症状,因此很难被识别。当病人开始典型症状的时候,大多数都已是晚期了。
陈敏山表示,早期肝癌可以通过切除手术和射频消融来治愈。传统的治疗肝癌的方法是首选手术切除,但不是所有的肝癌患者都适合手术。心肺功能较好、肝脏肿瘤较局限、没有转移条件的患者才适宜手术。
对于老年患者,陈敏山推荐以射频消融为代表的微创局部治疗,其以疗效确切、操作简单、价格适中等优势,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肝癌临床。据了解,“射频消融”是近几年才发展的肝癌治疗技术,医生只要将针状探头在B超导引下插入病人的肿瘤部位,并放射出电波,电波结合癌细胞后即会产生热力,令癌细胞死亡,处理一个小癌肿瘤的过程只需12分钟。从价格上来说,切除手术大约需要5万元,而射频消融手术只需2万元。手术时间短、价格低廉,是性价比较高的治疗手法。
筛查:体检、体检还是体检
早期肝癌治疗以后5年的生存率可以达到50%,但如果是晚期肝癌,5年生存率只有5万。在我国,80%以上的肝癌都是晚期才发现的,但在日本,80%肝癌却是中早期发现的。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陈敏山指出,关键就在于体检筛查。在日本,乙肝携带者会遵守规则,每半年进行一次肝癌体检,但在我国,有20%乙肝携带者能遵从医嘱定期体检就很不错了。
早期发现肝癌,并使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是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途径。自肝细胞癌变起,肝癌的自然病程约有2年,症状多出现在最后半年左右,而在症状出现之前,8个月甲胎蛋白就可呈现阳性,因而在没有症状出现时,检查甲胎蛋白就可能发现早期肝癌。在健康人中体检或者在肝癌的高危人群中定期检查,能有效地发现早期肝癌。
对于高危人群,特别是本身有肝病的患者,陈敏山建议其半年做1次肝癌检查,因为肝细胞的发展是非常快速的,6个月就有机会发生病变。对于其他人来讲,一年做1次已经足够。
针对不同人,肝癌检查的项目也有不同。但通常来讲,“B超+甲胎蛋白”的配套检查,已经可以有效发现早期肝癌。甲胎蛋白可以通过抽血化验,但仅此一项是不够的,因为只有60%~70%的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升高,单独用甲胎蛋白普查会使大约1/3的肝癌患者漏诊,而目前B超检查,可以筛查肝脏占位性病变,1公分以下的病灶都可以发现。另外,医院也引进了低排量的肝CT技术,同样可以替代B超检查,而且辐射和对人体损害更加轻微。
另外,虽然早期肝癌可以治愈,但是并不代表手术成功之后,病人就不需要体检了。“我有一个病人,18年前得了肝癌,做了切除手术之后一直恢复良好。但最近他又住院了,检查发现肿瘤已经长成20公分大小。一问才知道,原来刚开始的十几年,他还能坚持体检和注意调节饮食,但是时间一长,他就放松了戒备,最近两年不但没有体检,还恢复了烟酒的恶习,没想到肿瘤就这样复发了。”陈敏山一再提醒,高危人群一定要坚持半年体检,决不能有半分侥幸心理。
你问我答
体检中肝功能正常是否代表没有肝癌的隐忧?
否。
体检中的肝功能试验是诊断肝炎、肝硬化的一项重要依据,它能敏感地反映肝脏功能受损的程度。肝癌和肝炎、肝硬化不同,它是一种局限性病变,即便是弥漫性肝癌,不少小的癌结节弥漫分布于全肝脏内,也只是一部分肝细胞发生了癌变,其余肝细胞依然正常。由于肝脏有强大的代偿功能,一部分肝细胞可以代替全部肝细胞的功能,所以,肝癌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依然可以正常。此外,若患者本身有大小三阳,测试出来的肝功也一样是正常的。
当然,肝癌的肝功能试验有时也会不正常,这大部分是因为肝癌还合并了活动性肝炎或无代偿能力的肝硬化导致。也有少数晚期肝癌患者,因癌肿占据了肝脏的大多数,剩余的正常肝细胞已经极少,导致不能代偿正常的功能。由此可见,不能因肝功能正常而排除肝癌,也不能因肝功能异常而诊断为肝癌。
实际上,医生给肝癌患者化验肝功能,是为了了解患者是否合并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了解肝脏的代偿程度,而不是用来诊断肝癌的。诊断肝癌最佳的方法,还是配合检验B超和甲胎蛋白。
有些药物会伤害肝功能?
是。
某些药物有累积效应,化学药品由于药理不同,有时候其副作用是无害的,有时候也会对身体带来损伤。专家建议,当患者需要长期服用红霉素、抗高血压药或者其他一些可能对肝脏产生损害的药物时,别忘了提醒医生定期检查肝功能。
另外,若肝病患者本身也有其他基础性疾病,在配合医生治疗的时候也应该提出,以便医生将治疗的药物替换成可减低对肝功能损伤的药物。
打乙肝疫苗是预防肝癌的手段之一?
是。
70%以上的肝癌都由乙型肝炎发展而来。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乙肝疫苗是唯一可预防原发性肝癌的疫苗,并认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
乙肝疫苗对母婴传播的保护率为87.8%,可以保护95%以上人群不受乙肝病毒威胁,亦能够降低85%~90%与乙肝病毒相关的死亡率。对于庞大的乙肝治疗费用和身体痛楚而言,乙肝疫苗是最经济安全的健康投资,而且十分有效。
接种乙肝疫苗,拒绝乙肝病毒侵入,可以预防乙型肝炎,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由乙肝引发的肝硬化和肝癌。
▽更多推荐阅读▽
深扒!疫情中“失踪”的中国富豪,到底都干了些什么?
我的早餐不是很多人吃得下!84岁钟南山晒餐单公开不老的秘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