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即通常我们所说的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病因
1、肥胖性脂肪肝肝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体重成正比。30%~50%的肥胖症合并脂肪肝,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病变率高达61%~94%。肥胖人体重得到控制后,其脂肪浸润亦减少或消失。2、酒精性脂肪肝
长期嗜酒者肝穿刺活检,75%~95%有脂肪浸润。还有人观察,每天饮酒超过80~克则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增长5~25倍。
3、快速减肥性脂肪肝
禁食、过分节食或其他快速减轻体重的措施可引起脂肪分解短期内大量增加,消耗肝内谷胱甘肽(GSH),使肝内丙二醛和脂质过氧化物大量增加,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肝。
4、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营养不良导致蛋白质缺乏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多见于摄食不足或消化障碍,不能合成载脂蛋白,以致甘油三酯积存肝内,形成脂肪肝。
5、糖尿病脂肪肝
糖尿病患者中约50%可发生脂肪肝,其中以成年病人为多。因为成年后患糖尿病人有50%~80%是肥胖者,其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浆脂肪酸增高,脂肪肝变既与肥胖程度有关,又与进食脂肪或糖过多有关。
6、药物性脂肪肝
某些药物或化学毒物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致脂肪肝,如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嘌呤霉素、环已胺、吐根碱以及砷、铅、银、汞等。降脂药也可通过干扰脂蛋白的代谢而形成脂肪肝。
7、妊娠脂肪肝
多在第一胎妊娠34~40周时发病,病情严重,预后不佳,母婴死亡率分别达80%与70%。
8、其他疾病引起的脂肪肝
结核、细菌性肺炎及败血症等感染时也可发生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病人若过分限制活动,加上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肝细胞脂肪易堆积;接受皮质激素治疗后,脂肪肝更容易发生。控制感染后或去除病因后脂肪肝迅速改善,还有所谓胃肠外高营养性脂肪肝、中毒性脂肪肝、遗传性疾病引起的脂肪肝等。
临床表现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仅有疲乏感,而多数脂肪肝患者较胖。脂肪肝病人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肝脏轻度肿大可有触痛,质地稍韧、边缘钝、表面光滑,少数病人可有脾肿大和肝掌。当肝内脂肪沉积过多时,可使肝被膜膨胀、肝韧带牵拉,而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或压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多,误诊为急腹症而作剖腹手术。重度脂肪肝患者可以有腹腔积液和下肢水肿、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血症等,脂肪肝表现多样,遇有诊断困难时,可做肝活检确诊。
治疗
1、一般治疗
(1)找出病因有的放矢采取措施。如长期大量饮酒者应戒酒。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使体能恢复正常。有脂肪肝的糖尿病人应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总之,去除病因才有利于治愈脂肪肝。
(2)调整饮食结构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饮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质的瘦肉、河鱼、豆制品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
(3)适当增加运动促进体内脂肪消耗。行走、仰卧起坐或健身器械锻炼都是很有益的。
2、药物治疗
西药常选用保护肝细胞、去脂药物及抗氧化剂等,以及某些降脂药物等。
小贴士: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一般而言,单纯性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脂肪性肝炎如能及早发现、积极治疗多可恢复。
如果您能够注意下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可以帮助您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和肝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1、保持生活有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动静结合。患者应有适当的运动,因为肝炎的基本病机有一个“淤”字,动则气行血行,瘀滞得到消散,有利于肝病的恢复。活动量以轻、中体力活动,逐步增加为宜,劳逸结合,可适当做些轻微的家务劳动,根据医生建议,恢复工作。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总的原则是活动量应逐渐增加,以不疲劳为度。
2、控制热量摄入,热量供应不宜过高;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降低脂肪摄入更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治疗脂肪肝,主食量应严格控制,忌食甜食;可多食一些鱼、虾等水产品,少食畜类食品。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对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等宜作适当控制,忌食动物内脏,烹调方法宜多选用蒸、煮、烩等,忌食煎炸食品;补充维生素、矿物质;适量摄入食物纤维;禁用酒类、巧克力等纯热能食物。
3、饭前便后要洗手,有外伤及时包扎伤口,避免伤口直接暴露。
4、按时服药,服用补药最好征求中医医生的意见,切忌自行停药。慎用药物,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任何药物进入体内都要经过肝脏解毒。所以平时不要动不动就吃药。对出现有症状的脂肪肝患者,在选用药物时更要慎重谨防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绝对不能用,避免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害。
5、定期复查,出院后可根据医生意见定期复查肝功能等。
6、在调理过程中,要重视舒缓情志,心身并治,保持一颗“平常心”。因为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如果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既不亢奋也不抑郁,那么人体就能很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反之就会表现为抑郁寡欢、急躁易怒等。
7、哪些项目适合你:以锻炼全身体力和耐力为目标的全身性低强度的动态运动,即有氧运动,如慢跑、快速步行(~/分钟)、骑自行车、上下楼梯、爬坡、打羽毛球、踢毽子、拍皮球、跳舞、广播体操、跳绳和游泳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浆胰岛素减少,而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分泌增加,抑制甘油三酯的合成,并促进脂肪分解。
8、此外心情要开朗不暴怒,少气恼,注意劳逸结合等也是相当重要的。
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即俗称酒精肝,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发展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或肝功能衰竭。本病在欧美等国多见,近年我国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根据一些地区流行病学观察发现我国成人的酒精性肝病患者患病率为4%左右。
病因和发病机制
乙醇对肝损害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涉及到以下几种机制:
1、乙醇的中间代谢物与蛋白质结合产物对肝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而且可以作为新抗原诱导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受免疫反应的攻击
2、乙醇代谢的耗氧过程导致肝小叶中央区缺氧
3、乙醇代谢过程中产生活性氧对肝组织有损害
4、乙醇的肝内代谢可使肝内代谢紊乱,可能是导致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原因之一
5、长期大量的饮酒使患者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过高,肝脏微循环障碍、低氧血症,导致反功能恶化
增加酒精性肝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
1、饮酒量及时间:摄入乙醇≥80克,达10年以上会发展为酒精性肝硬化,但短期反复大量饮酒可发生酒精性肝炎
2、遗传易感因素:饮酒后血中的乙醇浓度很快升高而产生各种酒后反应,对继续饮酒起到自限作用
3、性别:相同情况下女性比男性易患病
4、其他肝病可增加酒精性肝病发生的危险,可使酒精性肝损害加重。
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因饮酒的方式、量、时间的长短、个体的敏感性以及肝组织损伤的程度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酒精性脂肪肝一般情况良好,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可有乏力、食欲不振、上腹隐痛或不适,肝脏不同程度的肿大
酒精性肝炎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与组织学损害程度相关常发生在近期大量饮酒后,出现全身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肝区疼痛等症状。可有发热、黄疸、肝大并有触痛。严重者可并发急性肝功能衰竭。
酒精性肝硬化发生于长期大量饮酒者,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的肝硬化相似,可伴有慢性酒精中毒的其他表现如精神神经症状、慢性胰腺炎等。
治疗
戒酒戒酒是治疗肝病的关键。如仅为酒精性脂肪肝,戒酒4~6周后脂肪肝可停止进展,最后可恢复正常。彻底戒酒可使轻、中度的酒精性肝炎临床症状、肝功能乃至病理学改变逐渐减轻,而且酒精性肝炎、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对临床上已经出现肝功衰竭表现或有明显的炎症浸润或纤维化者,戒酒未必可以阻断病程的发展。
营养支持长期嗜酒者酒精取代了食物所提供的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不足引起营养不良,所以酒精性肝病患者需要良好的营养支持,在戒酒的基础上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饮食,并补充多种维生素。
药物支持遵医嘱服药。
肝移植严重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可考虑肝移植,但要求患者肝移植前戒酒3~6个月,并无严重的其他脏器的酒精性损害。
预后一般预后良好,主要死亡原因为肝功能衰竭。若不戒酒,酒精性脂肪肝可直接或间接发展为酒精性肝硬化。
天津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是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