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人
肝硬化
什么是肝硬化?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于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导致肝内纤维组织不断增生,代替正常细胞,最终是肝脏丧失正常功能,体积变小,之地变硬,故名肝硬化。[2]
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而近年来,由于疫苗的广泛注射,肝炎后肝硬化的趋势有所下降,而酒精性肝硬化的有上升的趋势。
研究表明,肝硬化54岁以下治愈好转的可能性较大,女性患者疗效优于男性[5]。
肝硬化有哪些表现?全身:乏力为早期症状,其程度可自轻度疲倦至严重乏力。体重下降往往随病情进展而逐渐明显。患者黝黑而无光泽。晚期患者消瘦、肌肉萎缩。皮肤可见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等。
消化道:食欲不振为常见症状,可有恶心、偶伴呕吐。腹胀亦常见,与胃肠道积气、腹水和肝脾肿大等有关,腹水量大时,腹胀成为患者最难忍受的症状。腹泻往往表现为对脂肪和蛋白质耐受差,稍进油腻肉食即易发生腹泻。部分患者患有腹痛,多为肝区隐痛。
出血倾向:可有牙龈、鼻腔出血、皮肤紫癜(皮肤出现瘀点瘀斑),严重的可出现血尿等。
与内分泌紊乱有关的症状:主要有雌激素增多,雄激素减少。男性可有性功能减退、男性乳房发育,女性可发生闭经、不孕。15%~30%的肝硬化患者可发生肝性糖尿病。严重肝功能减退易出现低血糖。
门静脉高压症:许多人在发生肝硬化后,会因为肝脏纤维组织形成,肝小叶结构破坏,门脉血液受阻,导致来自胃、肠、脾等处的血流大量淤滞在门静脉内,使门脉压力增高,达到一定程度后,形成门静脉高压,对患者造成很大伤害。[5]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引起肝硬化病因很多,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为主。
1、病毒性肝炎:主要为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甲型病毒性肝炎一般不发展为肝硬化;
2、慢性酒精中毒:在我国约占15%,近年来有上升趋势。长期大量饮酒(一般为每日摄入酒精80g达10年以上),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的毒性作用,引起酒精性肝炎,继而可发展为肝硬化;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随着世界范围肥胖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病率日益升高。新近国外研究表明,约20%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
4、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酶缺陷疾病,致使某些物质不能被正常代谢而沉积在肝脏;
5、工业毒物或药物:长期接触四氯化碳、磷、砷等或服用双醋酚汀、甲基多巴、异烟肼等可引起中毒性或药物性肝炎而演变为肝硬化;长期服用甲氨蝶呤(MTX)可引起肝纤维化而发展为肝硬化;
6、隐源性肝硬化:病因仍不明者约占5%~10%。近年的研究表明,隐源性肝硬化的原因部分可能是脂肪肝所致。
7、其他:如胆汁淤积、肝静脉回流受阻、血吸虫病等。[2]
合理的饮食调护肝硬化病人饮食原则:三高一低——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
1、供给充足的蛋白质饮食:按体重每日1.5~2.0g/kg,全日~g优质蛋白质。
高蛋白饮食有利于保护肝细胞功能,促进受损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但病人有肝功显著损害或肝昏迷前兆时,限制或禁食蛋白质。
优质蛋白质:有鱼,瘦肉,奶、蛋类,豆类及豆制品。动物蛋白质中鱼类蛋白质最好,植物蛋白质中大豆蛋白质最好。
2、供给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A、B、C、E及K等对保护肝细胞、抵抗毒素损害有重要作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以每日供给~g为宜。
3、适量供给碳水化合物:糖类能使肝糖原含量增加,促进肝细胞再生,肝脏中糖原含量充足可防止毒素对肝脏细胞损害,起到保护作用。
如患者进食不多,可以服蜂蜜、甜果汁、果酱等甜食,保持每天供给糖量g左右。
4、限制脂肪供给:肝硬化病人每日的脂肪摄入量以40~50g为宜,宜选用易消化的植物油类。
5、限制水钠摄入:肝硬化伴腹水或浮肿时饮食改为少食多餐,食盐每日2~3g为宜。病人腹胀、大量腹水时,限制饮食及液体的入量,保持二便通畅。
6、特殊饮食及禁忌:肝硬化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时,注意以柔软、易消化、少渣食物,禁止食带骨、带刺的坚硬食物,少食粗纤维食品,限制产气食品。禁饮酒及酒精性饮料,禁辛辣食物[4]。
预防要点预防此病首先要重视病毒性肝炎的防治。还应注意饮食,合理营养,节制饮酒,避免各种慢性化学中毒。
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同时避免各种诱因,预防和治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3]。
对于有上述病因而疑有肝硬化者应及时进行全面体检及有关实验室检查,争取在代偿期得到合理积极治疗,防止向失代偿期发展。
(肝硬化代偿期是指肝脏不依靠药物或其他的方式支持,凭借肝脏自身剩余功能,仍然可以承担身体的性能需求;而肝硬化失代偿期就是肝硬化晚期,此时肝硬化发展到了一定程度,通过自身的调节不能维持正常。)
责任编辑:舒雯Sama,小May圆滚滚,倩哥
参考文献:
[1]叶军.乙型肝炎肝硬化常见表现[J].健康博览,,05:14.
[2]丁惠国.肝硬化(一)肝硬化的病因[J].北京医学,,03:-.
[3]姚希贤,房红梅,孙玉凤等.肝硬化预防[J].中国全科医学,,6(5):.DOI:10./j.issn.7-..05..
[4]张晓帆.肝硬化患者的身心护理及营养饮食治疗[J].疾病监测与控制,,12:-.
[5]吕宜民.肝硬化临床治愈好转67例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