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每年有万人死于肝病,是英国35至49岁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占该年龄组死亡人数的10%以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极易感染导致肾衰竭和死亡,在美国肝硬化住院患者中感染相关死亡的风险正在增加。此外,肝硬化患者的全身炎症促进了肾衰竭和死亡。70多年前,白蛋白输注首次用于肝硬化患者,目前仍普遍用于外周动脉血管扩张患者,以恢复正常血容量。国际指南推荐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肝肾综合征患者穿刺大量引流后输注人血白蛋白。对于肝性脑病,非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感染,低钠血症和腹水的患者,已经研究过输注人血白蛋白的作用。然而,白蛋白的临床试验显示了相互矛盾的结果。一项针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试验显示白蛋白的益处,但一项涉及其他感染患者的试验没有发现这个获益,因白蛋白相关致死性肺水肿后一项试验被迫终止。在这些试验中,没有给予液体作为标准的治疗方案。最近的一项针对肝肾综合征的荟萃分析没有发现任何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全因死亡,而最近的另一项荟萃分析也没有发现大容量穿刺引流后使用白蛋白和其他血浆扩张剂在死亡率方面的差异。在一项腹水门诊患者的随机试验中,每周输注白蛋白可降低感染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且与标准治疗相比死亡率更低。与此相反,在一个低频率输注白蛋白(小于每周一次)小型试验中,没有发现白蛋白的作用。在预防感染、肾功能不全和住院患者死亡方面,缺乏大型试验证实白蛋白的有效性。年3月来自英国的AlastairO’Brien等在NEJM上公布了ATTIRE试验结果,以评估每天重复输注20%人白蛋白溶液(vs标准治疗),将血清白蛋白水平提高到30克/升或更高,是否会降低感染、肾功能不全和,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的死亡率。该研究为随机、多中心、开放标签、平行组试验,纳入了失代偿期肝硬化且血白蛋白水平低于30g/L的住院患者。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20%人血白蛋白溶液14天或直到出院(以先到者为准),或接受标准治疗。入院后3天内开始治疗。主要复合终点是开始治疗后第3天至第15天间的新发感染、肾功能不全或死亡。共有名患者接受了随机分组,酒精是大部分肝硬变的原因。目标白蛋白组(将白蛋白水平增加至≥30g/l)每位患者输注总白蛋白平均量为g(IQR,-),而标准治疗组为20g(IQR,0-g)(调整后的平均差异,g;95%CI,-.2)。目标白蛋白组(例患者中例[29.7%])和标准治疗组(例患者中例[30.2%])主要终点事件的患者百分比没有显著差异(校正比值比,0.98;95%CI,0.71-1.33;P=0.87)。删除出院时或第15天时的数据,时间-事件分析也显示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危险比,1.04;95%CI,0.81-1.35)。白蛋白组(vs标准治疗组)更多患者发生了严重或危及生命严重不良事件。最终作者认为,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输注白蛋白将白蛋白目标水平提高到30g/l或更高并不优于目前英国的标准治疗方案。文献出处:NEnglJMed.Mar4;(9):-.doi:10./NEJMoa.ARandomizedTrialofAlbuminInfusionsinHospitalizedPatientswithCirrhosis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otkp.com/yfzz/12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