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大医院(简称:浙大二院)的帮扶专家悉心带教下,我院消化内科、消化内镜团队在疑难疾病的规范诊治及内镜治疗中取得了很大进步。继年前成人still病(病例1)后,近期又成功诊治了1例罕见病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患者侯某某,男性,73岁,平素体健,因“乏力伴皮肤黄染2月”入院。医院就诊,当时肝功能化验示:总胆红素.9umol/L,直接胆红素82.3umol/L,白蛋白26.6g/L。予以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入住我院第1天血化验示:血小板78×/L(↓)、凝血酶原时间19.1s(↑)、AST87.45U/L(↑)、ALT.8U/L(↑)、GGT.67U/L(↑)、白蛋白23.1g/L(↓↓)、总胆红素.7umol/L(↑↑)、直接胆红素92.7umol/L(↑↑),肾功能、肿瘤标记物、传染病4项(-);腹部影像学示:腹腔积液、肝回声欠均匀。
叶俊博士、尹全会及程娴医师等消化专科团队每日查房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分析黄疸、腹水等原因。叶俊博士指出:1.患者为直接胆红素为主型黄疸,需完善检查排除胆结石、肿瘤等所致肝外梗阻;2.患者虽没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影像学依据,但目前临床表现需鉴别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建议完善抗核抗体和心脏B超等排查病因。结果回报:MRCP未提示胆总管梗阻;心脏B超基本无殊。但抗核抗体等指标异常升高(↑↑↑)。
如用“一元论”去解释患者目前所有的症状,需高度怀疑PB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常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早期可无明显肝脏形态变化,对病因不明的进行性梗阻性黄疸需要考虑。
虽暂无法行肝穿活检进一步病理明确,但仅以熊去氧胆酸口服“精准”治疗后,患者胆红素、阻塞性酶谱全线下降,近日已顺利出院,仅需门诊定期随访。
接下来,随着我院微生物实验室和病理科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微生物检测和病理活检工作将更加完善,让更多的罕见病例得到正确诊断和治疗,使更多群众的病能够就近得到治疗。
姓名:叶俊(浙大二院帮扶专家)
职称:消化内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擅长:消化内科疑难疾病的诊治以及消化内镜操作
门诊时间:周三早上
姓名:尹全会
职称: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主要擅长:消化内科疑难疾病的诊治以及消化内镜操作
门诊时间:周三
姓名:程娴
职称:消化内科医师
主要擅长:肝硬化、慢性胃炎及炎症性肠病诊治及胃镜操作。
姓名:唐学盼
职称:消化内科医师
主要擅长: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幽门螺杆菌诊治及胃镜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