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有信号,警惕肝硬化患者中小肝癌

了解肝硬化的早期症状,对于肝硬化的早发现、早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乙肝脂肪肝等肝病患者要注意身体上的变化,一旦发现肝硬化的“信号”,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其中主要是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等。同时还有酒精肝、脂肪肝、胆汁淤积、药物、营养等方面的因素长期损害所致。肝硬化进展的时候仍然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认识以下一些肝硬化的表现,就能够做到对肝硬化的早诊断、早治疗。下面我们看一看肝硬化的一些表现。

脸面消瘦、面色黝黑

约1/3以上患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患者,其面部、眼眶周围皮肤较病前晦暗黝黑,面容消瘦枯萎,脸颊有小血管扩张,口唇干燥,这就是“肝病面容”。这是由于肝功能减退,导致黑色素生成增多所致。

男性乳房胀痛、睾丸萎缩;女性月经紊乱,乳房缩小。

肝脏对人体血液中性激素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肝硬化时雌激素增加,雄性激素减少,男性可见乳房增大、胀痛,睾丸萎缩。对女性来说,肝硬化时性激素紊乱,也会引起月经紊乱、乳房缩小、阴毛稀少等。

皮肤出现蜘蛛痣、手掌出现朱砂掌

肝硬化患者常在面部、颈、胸、肩、前臂及手背等处出现一些扩张的皮肤小动脉,周围有向四周辐射的树枝样细小分支,形态像一个个小蜘蛛,呈鲜红色,用笔尖、大头针或细棒一端压迫痣的中心点,可使痣及其周围分支消失,这就是蜘蛛痣。这也是由于肝功能减退之故。与蜘蛛痣发生机制相同的表现是肝掌,就是指手掌连接大、小拇指的两侧发红,细观有许多红色斑点,有的呈斑块状,红白相间无规律,如局部加压会变苍白,放松后恢复原状。有时患者脚底也有这种改变。因其发红又称“朱砂掌”。

眼睛、皮肤发黄

患者的巩膜(眼白)或皮肤发黄,医学术语称为黄疸。肝硬化患者半数以上可出现这种体征,一般程度较轻。这是由于肝硬化时胆汁不能正常排出,血中胆红素增多所致。若黄疸骤然升高或重新出现,均提示肝细胞有破坏,应引起重视。

皮肤出现出血点、牙龈易出血

肝硬化患者常常有出血倾向,可出现反复鼻出血,刷牙时牙龈出血,皮肤出现出血点或淤斑,严重者为血肿。这是肝硬化时肝脏合成各种凝血因子及凝血酶的功能减低,脾功能亢进引起血小板减少等多种原因导致的结果。

出现持续性低热

肝硬化晚期常有发热表现,以低、中度发热为主,多在37.5~38.5℃之间。这种发热应用抗生素是无效的,只有在肝病好转时方能消退。若出现持续高热,多数提示有并发症存在,不可忽视。

出现腹水和腹壁静脉静脉曲张

肝硬化患者往往会出现腹水。一般来说腹水量越大,反复次数越多,预后越不好。肝硬化出现腹水的原因很多,对肝硬化腹水应认真查找原因,采取积极治疗措施,一旦合并自发性腹膜炎,预后极其凶险。

腹壁皮下血管一般是看不见的,但随着肝硬化的进展,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壁静脉曲张。可见以脐为中心,周围浅静脉突起扩张,形似蚯蚓状,向四周放射性分布,以上腹壁多见。

以上介绍了肝硬化患者较多见的临床表现,有肝病的朋友一定要多加留意自己的身体变化,一旦出现上述“信号”,要尽早就医。

我国大部分地区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就达1.3亿左右,约占世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1/3。我国的乙肝病人多系自幼感染,部分患者尽管没有伴随症状,但长期处于病毒活动状态,容易演变为肝硬化,并进一步发生恶变成为肝癌。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肝癌发生的隐匿性,及肝脏强大的代偿能力,早期肝硬化或早期肝癌病人常常没有不适主诉,需要在高危人群普查和中老年人体检中发现。而在肝硬化病人中,早期肝癌结节与肝硬化结节更是难以区分,往往导致患者错失治疗良机,任由肿瘤发展,最终难以根治。

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明确诊断在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中至关重要。中国肝癌病理协作组对小肝癌的定义标准是: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3cm,多个癌结节数目不超过两个,其最大直径的总和应小于3cm。

为早期发现小肝癌,首选的仍然是简便易行且灵敏度高的AFP检测。由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有一定程度的肝细胞再生,在肝细胞发育的某阶段可以具有合成AFP的潜力,所以部分患者可出现AFP升高,多见于活动期的肝炎或肝硬化患者中,但这种类型的AFP升高往往有以下特点:1.HBV-DNA多数呈阳性,肝功能大部分表现异常,特别是血清转氨酶常有波动;2.升高的幅度大多在ng/mL以下;3.AFP的变化与ALT的变化常呈正向相关关系,AFP值可随病情稳定降至正常。如AFP持续阳性或ng/mL,且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AFP与ALT动态曲线呈分离状态时,须高度警惕肝癌的发生。

其次,超声成像是一种简便易行,是较可靠的肝癌影像学诊断方法,它可以检出AFP阴性或AFP低浓度的病例,超声诊断和AFP联合诊断是对小肝癌较理想的普查方法。小肝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肿瘤的早期情况,Shen等用超声显像的方法测定肝细胞生长速度,发现肝细胞癌从发生到长至10cm大小需要9.8个月~10.9年。推断一个生长迅速的1cm肝癌长至3cm至少需要4.6个月,因此间隔4~5个月检查一次可以发现3cm以下的肝癌。因此,高危人群定期检查是获得良好治疗的基础。

若BUS发现可疑肝脏结节,需进一步行螺旋CT检查,为鉴别肝硬化和早期肝癌,一般行平扫和动态三期对比增强检查,包括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小肝癌多数可见动脉期强化,少数少血供肝细胞性肝癌无明显动脉期强化,CT增强检查对早期HCC的检出敏感性则与病灶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积越大,检出的几率越高,这是多数学者的共识,具体情况为直径小于1cm的小肝癌检出率约为20%,直径在1~2cm之间的检出率约在75%,2~3cm的检出率约为85%,3cm以上的检出率为%。

在CT仍然无法确诊时,可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即MRI,包括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平扫包括常规的T1和T2及其脂肪抑制序列,动态增强检查与CT增强相似,进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平衡期的扫描,使用常规血管外间隙对比剂为Gd-DTPA。小肝癌的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为主,少数病灶在T1WI上显示等或略高信号,在T2WI上显示为略高信号,部分病灶内的信号可能不均匀,这可能是结节内含铁,小肝癌在动态增强扫描的动脉期多能显示较明显的强化。

联合患者病史与各项辅助检查联合诊断,一般还是可以将小肝癌从肝硬化结节中捕捉出来,尽早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手段,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形象大使
北京公立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otkp.com/kfhl/96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