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先生,35岁,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其他身体状况一切正常,平时除爱好喝酒外,生活也比较有规律。可是最近总是感到肝部疼痛,十分的难受。到医院做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何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为原因尚不清楚的慢性肝内胆汁郁滞,最终形成肝硬化及肝功能衰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危害程度大,以中年女性为主,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皮肤瘙痒、黄疸、骨质疏松和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可伴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也有很多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其病理特点为进行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肝内小胆管炎,最终可发展至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呈全球性分布,可发生于所有的种族和民族。国外文献报道PBC年发病率为(0.33/10万~5.8/10万),患病率为(1.91/10万~40.2/10万),其中北美和北欧国家发病率最高。
我国文献报道的PBC病例数呈快速上升趋势。在我国,第1例PBC患者由姚光弼教授于年明确诊断。年广州报道,在健康体检人群中PBC的患病率为49.2/10万,其中40岁以上女性的患病率为.8/10万,并不低于国外文献报道。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然病史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临床前期线粒体抗体(AMA)阳性,但生物化学指标无明显异常。
第二阶段为无症状期主要表现生物化学指标异常,但没有明显临床症状。
第三阶段为症状期出现乏力、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从症状出现起,平均生存时间为5~8年。当患者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后,3年的生存率仅为59%,第一次出血后3年生存率约46%。
第四阶段为失代偿期出现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等临床表现。此阶段以胆红素进行性升高为特点,当胆红素达到34.2mol/L时,平均生存时间为4年;达到.6mol/L时,则标志着患者进入终末阶段,平均生存时间为仅2年。
为满足免疫性肝病患者的诊疗需求,医院成立了“自身免疫性肝病”中西医结合研究学组,由医院副院长朱维平博士担任组长,开展免疫性肝病学术研究,并为免疫性肝病患者提供免费专业医疗咨询,从本月起每周五上午8:30~11:00在青岛六医“国医馆”开展专业咨询活动,患者可以现场与专家一对一的答疑解惑,为患者提供科学、周到、便捷的康复指导,该活动实行电话预约,每次限5位患者,欢迎有需求的患者前来预约就诊。
预约及
医院慢病管理中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