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脏而造成的进行性弥漫性肝损害。由于不可治愈性,患者需长时间带病生活,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让患者学会自我护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帮助患者克服消极、绝望、悲观情绪,树立带病生存的信心,是肝硬化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1、心理指导:由于肝硬化的病程为慢性经过,久治不愈,病情发展逐渐加重,加上无特效药物,疗效不确定,且所需要营养及医疗费用较多,造成患者及家属的家庭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另外由于疾病本身所致患者情绪不稳定,可表现为肝火旺、易生气、发怒、绝望、悲观、激动等,所以要多与患者沟通,多理解、安慰他们。常言道: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只要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有生老病死的过程,学会自我放松,自我调节,坦然面对人生,培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其生存质量,消除他们悲观、绝望、消极等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休息
2.1代偿期,可以适当参加较轻的工作,养成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证足够睡眠,不但可以减少体力消耗,而且有利于改善肝脏循环,促进体力恢复,促进肝细胞再生,避免出血。
2.2失代偿期,应以卧床休息为主,生活要有规律,注意保暖和个人卫生,适当安排读书、散步或少量的家务等日常活动。
3、饮食指导,原则上宜食用清淡、细软、易消化、营养丰富、无刺激性食物,宜少食多餐。
3.1供给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使体内充分地贮备肝糖元,防止毒素对肝细胞损害,以米面为主食,每日~g。
3.2饮食多样化,由于肝硬化患者的食欲和消化能力都较差,因此饮食尽可能多样化,且要新鲜,味美。
3.3进食高蛋白饮食,肝脏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每日合成蛋白质11~14g,肝功能受损后很多患者体内蛋白质会下降,所以首先要尽可能进食一些高蛋白食品,如鱼、虾、瘦肉、蛋、乳、豆及豆制品等,以满足康复需要。
3.4适当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因为脂肪的消化要靠肝脏分泌胆汁来完成,脂肪摄入后的分解、利用也主要是在肝脏进行。因此摄入过多脂肪不但增加肝脏负担,还可能因进入肝细胞的脂肪来不及分解,而引起肝脏脂肪浸润,从而加重肝脏负
担及肝损害,造成脂肪肝等。所以,每日脂肪摄入量控制在40~50g,菜品的烹调方法主要为蒸、煮、烩、炖,不吃凉拌菜品。
3.5严格禁饮含乙醇的饮料如白酒、啤酒、红酒。另外要慎用某些辛辣食物,如葱、姜、五香、八角等,油炸、生硬和含植物纤维素较高的蔬菜,菜头、花生、芹菜、豆芽等也尽可能不吃,因很多肝硬化患者有食道静脉曲张,食用以上这些食物易损伤曲张的静脉,引起血管破裂出血。
3.6低盐饮食,有浮肿和腹水患者,宜限制盐的摄入和水的摄入,以Na盐小于2g/d,水小于mL/d为宜,因为肝硬化腹水形成的原因就有H2O和Na潴留。含Na较少的食物有谷类、马铃薯、肉类等。含Na较高的食物有海产品、火
腿、松花蛋、肉松等。
3.7低蛋白饮食,晚期有肝性脑病的患者宜低蛋白饮食或禁食蛋白质,要求摄入量要低于20~40g/d。因为蛋白质是一种含氨的物质,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产生氨,而氨对人体是有毒的,血氨增高是产生肝性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3.8保证足够的糖类和维生素(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或血糖异常者除外)糖可以保护肝脏,增加机体抵抗力,减少蛋白质分解,所以要保证饮食中摄入足够的糖类。另外,多种维生素直接参与肝脏的代谢,如维生素B对促进消化,增进食欲,保
护肝脏和防止脂肪肝有重要意义,维生素C可增加肝细胞的抵抗力,并促进肝胞的再生及肝糖元合成,改善新陈代谢,有利尿解毒,消除黄疸及降低转氨酶等作用,所以应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保证维生素的供给,满足机体的需要。
3.9微量元素的摄入,如Zn、Mg、Ca等。含Zn多的食物有瘦肉、牛肉、蛋、鱼类,含Mg较多的食物有绿叶蔬菜、豌豆、乳制品和谷类等。肝损害时不宜高铜饮食,肝病患者铜含量大于健康的5~10倍,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者比健康人60~80倍。铜在体内含量过高可导致肝细胞坏死,同时体内铜过多,可引起肾功能不全。因此,肝硬化患者宜少吃海哲、乌贼、虾、螺等含铜多的食物。
4、定期门诊随防,如复查肝功能、B超、血图、生化检查、肝纤维谱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