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区疼痛也就所谓的“肝疼”。由于肝脏上没有痛觉神经,一般青壮年患者是没有任何不适症状的,一旦感到“肝疼”多是肝炎病情恶化的表现,需要引起重视。”
专家指出:一般发生肝区疼痛多由乙肝、丙肝、脂肪肝、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引起,临床上肝区疼痛对患者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建议一旦出现肝区疼痛要及时就医检查,及时治疗。
肝区隐痛一般是指右季肋部疼痛,至于原因首先要考虑是否是肝炎所致,但是其它肝胆系统疾病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变也可能造成肝区隐痛。
折叠主要原因具体来说,肝区隐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疼痛还和每个肝炎患者个体敏感性不同有关。多数肝炎患者经过解释和必要的治疗,随着肝功能的回复,疼痛可完全消失;吃发霉粮食易引发肝癌,原发性肝癌青睐中年人,发病高峰在40~50岁之间,男性比女性多见。发病原因与机制目前尚未确定,但认为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等某些化学致癌物质和水土因素有一定关系。含黄曲霉素多的食物有烂了的姜、花生,发了霉的粮食、油类、豆类、鱼类以及豆腐乳等食品;肝病的恢复期,虽然肝功能已经明显好转或是基本正常,肝病患者仍然会感到肝区隐隐作痛。如果肝区频繁疼痛,医院进行彻底的检查,看看是否为肝病复发;肝脏一旦发生炎症或受到压力、温度或化学性刺激,就可产生疼痛或针刺样、烧灼样感觉。肝炎患者由于肝脏充血、肿胀、渗出,把肝脏外的包膜极度撑开,撑紧的肝包膜刺激神经后产生胀痛、钝痛、重压感或针刺样疼痛。体检时患者常诉有触痛或叩击痛;肝炎恢复期,肝功能已明显好转或正常,肝包膜的紧张度已有所缓解。但患者仍常感到肝区有隐痛、阵发性刺痛或灼热感,这种情况一时难以消除。分散注意力后可减轻。肝炎患者不要为此过于紧张。但是,频繁疼痛,一定需要请医生看,以排除肝包膜周围炎、胆囊胆道感染、肺部和胸膜疾病等;胆道类疾病、结核或非结核的炎症、肋软具炎、肝硬化等症状也会引起肝区隐痛。
其它原因由于肝脏周围邻近脏器组织较多,所以肝区痛者不一定就是肝炎,应从多方面找原因:
胸壁病变:如右季肋部的肌肉局部损伤、肋骨骨折、胸壁挫伤、骨髓炎、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炎、流行性胸痛、胸壁结核等;胸膜及肺组织病变:如右侧结核性胸膜炎、气胸、脓胸、血胸、肺炎、支气管肺癌、肺栓塞等;其它:如膈下脓肿等。
总之,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既往史、流行病学资料、体征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来确定肝区疼痛的病因。
吃什么药肝区隐痛不能盲目用药,尤其是对于那些肝脏已经受损的患者来说,乱用药无疑是慢性自杀,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还加重肝脏的负担,无形中是加重了肝脏的受损程度,加重了病情的恶化。所以建议肝区隐痛的医院做详细的检查,看看肝区隐痛的原因,而后再对症用药。临床上引起肝区隐痛的原因有很多,肝脏病变引起的,比如乙肝引起的肝炎,肝硬化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如易发怒会引起肝区隐痛等;其他病症,如肋间神经炎等被误认为是肝脏部位不适。
肝区痛的位置具体指哪?
肝脏的位置(图1)
肝区就是右上腹部、胸腔以内、右侧横隔膜之下、胆囊前端、右边肾脏的前方、胃的上方。具体位置如下图(图1)所示:
肝区疼痛怎么办?严重吗?
肝区疼痛需警惕!
专家指出:因为肝脏本身没有痛觉神经,但肝脏外面有一层肝包膜,当肝细胞发炎、肿胀之时会导致肝脏肿大,从而引起肝区疼痛。而肝病患者出现肝区疼痛表示患者病情已经加重,甚至病情已经恶化到肝硬化及肝癌阶段。
临床上肝区疼痛常见的原因:
1、劳累:肝脏是提供能力的器官,一旦劳累过度,肝脏会非常疲惫,从而导致肝脏有不适感。
2、乙肝、丙肝:肝脏出现炎症会导致肝脏肿大,使肝脏外的神经受到刺激或牵扯,有疼痛感。在肝脏恢复期,肝脏的恢复也会牵扯神经,引起疼痛。
3、肝硬化:由于肝细胞受损,肝内胶原蛋白为主的纤维组织过度增生,使肝脏变形,变硬,引起肝脏疼痛。
4、脂肪肝、酒精肝:患者由于肝功能受损加重或者出现了肝纤维化时,患者肝脏会出现触压或叩击痛等症状表现。
专家提醒:由于我国肝炎发病率高,肝区疼痛常首先考虑是否是肝炎所致。但是其它肝胆系统疾病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变也可造成该部位的疼痛。因此,出现肝区疼痛的现象,要想明确是否出现肝脏疾病,还需运用科学手段,医院进行全面的肝病检查才能确定病情。
一般出现肝区疼痛需要做以下检查:
1、肝功11项:肝功11项是为了排查肝区疼痛者的肝功能指标是否出现异常,如果11项指标超出2项异常便是肝病引起的肝区疼痛。
2、彩色B超:B超检查是为了确诊肝区里是否有囊肿和肿块,当B超显示肝区有实质回声便提示有肝囊肿和肿块疾病。
3、两对半、丙肝抗体:是为了排查患者体内,是否感染了乙肝、丙肝的存在。这项检查是肝病普查必须检查的一项,也是验证患者是否有病毒性肝炎的重要一项检查。
专家提醒:肝区疼痛一定医院就诊,医院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治疗仪器,在检查治疗方面有着科学的依据,根据临床数据显示,医院诊治,也为无数的肝病患者带去了康复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