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osbuvir和velpatasvir组合加用或不加用利巴韦林为治疗丙肝的新方法,且临床试验表明,其可以达到良好的病毒控制效果。到目前为止,对于丙肝病毒(HCV)引起的失代偿性肝硬化,具有直接抗病毒作用的药物并没有广泛的相关研究。本研究为评估患者回报的sofosbuvir和velpatasvir组合使用和不使用利巴韦林治疗丙肝所致失代偿性肝硬化效果。
本研究是一项随机、开放、3期临床试验数据收集的探索性分析研究,纳入患者为HCV相关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口服sofosbuvir(mg)和velpatasvir(mg)固定剂量组合,每日一次,共12周;第二组:口服sofosbuvir和velpatasvir加利巴韦林持续12周;第三组:口服sofosbuvir和velpatasvir24周。符合条件患者为,年龄18岁以上,具有HCV基因型及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意向治疗人群反馈数据通过四种问卷收集:健康调查简表第2版(SF-36v2),慢性疾病治疗疲劳功能评估(FACIT-F),慢性肝病问卷-HCV版本(CLDQ-HCV),以及工作能力活动指数:HCV(WPAI)。在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分别前瞻性的给予患者问卷调查。
研究结果显示:-8-19至-12-19,于美国47处肝病门诊收集了例HCV相关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第一组:口服sofosbuvir和velpatasvir12周(N=90)患者反馈开始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百分量表中,从+4.4提高到+7.5分)。治疗结束时,除工作能力活动指数:HCV(WPAI)量表中,情感角色、精神部分、社会福利分数和工作能力指标外,其他反馈数据均平均从+5.3提高至+16.0分。治疗结束时,口服sofosbuvir和velpatasvir24周(N=90)的患者组中可观察到类似的临床效果改善(+3.8至+17.0分)。给予sofosbuvir和velpatasvir加利巴韦林患者组中(N=87),治疗4周后,患者评分有一定程度的降低(-3.6降至-6.9分),在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评分恢复到基线水平。治疗结束后,各组病人反馈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结束后24周,症状改善评分在+4.9到+21.2分之间。通过多变量分析,评分降低主要由于焦虑、腹水、脑病、失眠和抑郁症的存在,以及抗焦虑药、抗抑郁药、阿片类药物及利巴韦林的使用。
本研究得出结论,HC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口服sofosbuvir和velpatasvir且不加用利巴韦林,可在早期(4周内)观察到显著临床改善和持续改进。加用利巴韦林方案可导致评分暂时下降,在治疗8周后彻底恢复。对于难以治疗的丙肝人群,保证疗效的同时,持续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病人的治疗体验。
END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