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年12月,“古蔺肝苏”被国家质监总局正式列为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品种,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原产地域保护的中成药,为此,省政府和国家质监总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古蔺肝苏的传奇源自赶黄草——当地居民称之为“神仙草”、“诸葛木”。赶黄草的发现之旅要从上个世纪60年代一次医疗队的调查说起。上个世纪60年代,出于支援老区、保障老区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有关部门组织了一支医疗队跋山涉水进入古蔺,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和义诊。古蔺县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的乌蒙山麓,共有11个民族,苗族为主要的少数民族。医疗队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但医疗队很快就有些“招架”不住了:按照当地习俗,作为尊贵的客人,每到一家,少数民族的同胞们都要用大碗的好酒招待他们。而当地人的酒量惊人,又热情好客,医疗队的成员经常喝得大醉。作为医生,他们当然知道过度饮酒将损害到肝脏的健康。古蔺由于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交替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山大沟深,坡谷纵横,海拔-米,污染极小,成为酿酒的极佳地址,全国最大的酱香型白酒基地——茅台等众多酒厂的取水点均在古蔺赤水河附近。当地居民不仅酒量大,而且有一日三餐喝酒的习惯。医疗队非常担心居民的肝脏健康,决定做一次专题调查。但调查结果完全出乎意料:肝病大大少于其他病症!特别是被称为第一传染病的乙肝。为什么会这样?百思不得其解的医疗队通过深入调查后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当地人除了酒杯外,还随身携带水杯。难道秘密就在这水杯之中?民间一直有“毒药周围七步之内一定有解药”的说法,也就是万事万物相生相克。古蔺盛产酒,酒伤肝,那么古蔺当地是否就有护肝的灵药呢?秘密果然就在水杯之中。医疗队发现,当地人把一种叫赶黄草的植物当作茶一样浸泡饮用,而这赶黄草就是载于《救荒本草》的一种药用植物。来自乌蒙山区的发现很快引起轰动。古蔺县为此专门成立全国最早的县级中药研究所,一批接一批的专家、学者也纷纷进入古蔺对赶黄草进行深入研究,赶黄草从此揭开了神秘面纱。赶黄草的神奇故事也才悄悄进入人们视野…… 年08月05日04:48成都日报《赶黄草让肝脏免受酒精侵袭》 现代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肝病与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特别是长期酗酒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是损害肝脏的第一杀手。饮酒在中国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社会背景。对于处于事业顶峰期的成年男性而言,饮酒是商务应酬、交朋结友、社会公关、联络感情不可或缺的纽带。 目前,市场上解酒醒酒产品很多,但效果参差不齐,更不要说对肝的保护作用了。而赶黄草民间应用历史悠久,文化传说丰富。最为著名的要数《三国演义》中七擒孟获的故事。话说蜀军追击蛮兵时遭遇瘴气侵袭,诸葛孔明束手无策心急如焚。后经山神指点觅得薤叶芸香草,“各人口含一叶,瘴气自然不侵”。 神奇的“薤叶芸香”究竟为何物?为解开仙草之谜,历史学家、中医药专家、考古学者进行了多年的民间采风、遗迹考古以及药理分析等多方考证。终于证实薤叶芸香就是古蔺县特产赶黄草。 地处中国白酒之乡的古蔺县民风淳朴、豪爽,人人善饮酒,然而该地区肝病发病率却极低。这一现象引起了肝病学者的 如今,经过精心炮制后的赶黄草饮片在现代科技的打造下重新焕发出迷人的光辉,成为现代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赶黄草产自四川古蔺县,是古蔺的地道药材。赶黄草学名扯根菜,别名水泽兰.生长在左右的乌蒙山麓原始森林,其生长成活与土壤日照气温降水等有严格要求.古蔺境内山大沟深,坡谷纵横.海拔—米,立体气温明显,平均气温17.6,年降水量—毫米,无霜期天以上,是赶黄草生长的最佳环境。 赶黄草始载于明代《救荒本草》,具有清热解毒,退黄化湿,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之功效,是苗族民间治疗肝病的经验方,苗族人世代习用,称它为“神仙草”。 现代研究表明,赶黄草内含有的没食子酸和榭皮素等成份,均对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恢复肝功能,减低饮酒及药物对肝脏的损害。抑制肝纤维化、肝硬化,并对甲肝、乙肝、慢性活动性肝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中国白酒之乡的古蔺县民风淳朴,豪爽,人人善饮酒,然而该地区肝病发病率较低,经调查是当地人长期泡赶黄草水喝的原因. 《中药大词典》和《四川中药志》均有记载。赶黄草为苗族传统药物,民间以其全草入药。其全草性温、味甘、无毒、利尿、消尿、活血、化瘀、健脾、祛黄疸等功效。主治黄疸、水肿、经闭、血崩、带下跌打损伤,以及各型肝炎、胆囊炎、脂肪肝等.
赶黄草咨询
北京哪个医院医治白癜风最好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