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以长期代偿性为特点,确诊后的中位生存期约12年。当发生失代偿时(静脉曲张出血、黄疸、肝性脑病或腹水),预期中位生存期为2年左右。
尽管目前有一些经过验证的评分可用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预测和危险分层,但针对某些代偿期肝硬化的预后因素,例如临床显著门脉高压(CSPH)和需要治疗的静脉曲张(VNT),还存在诸多局限。
来自加拿大艾伯塔大学胃肠科肝硬化临床护理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研发出一种基于无创性检查方法的连续风险预测模型,以评估代偿性晚期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显著门脉高压和需要治疗的静脉曲张的风险。
该项大型、跨国队列研究纳入了来自四所欧洲/加拿大中心的例代偿性晚期慢性肝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获得配对的无创性检测(肝脏硬度值[LSM]、肝脾/血小板评分[LSPS]以及血小板-脾比率指数[PSR])和内镜检查/肝静脉压力梯度值。研究使用Logistic回归评估患者的临床显著门脉高压和静脉曲张的风险。
研究结果显示,无创性检查可用于识别具有临床显著门脉高压(CSPH)高风险的患者。LSPS值>2.65,患者发生CSPH的风险>80%;
所用类型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为42%,需要治疗的静脉曲张发生率为13%。所有无创性模型均无法识别静脉曲张风险非常低(10%)的患者;
LSPS以及TE联合血小板计数模型可以用于识别VNT风险较低(<5%)的患者,进而可以避免接受内镜筛查。LSPS值<1.33,患者发生VNT的风险<5%,其中26%的患者的测量值低于该阈值。
肝脏硬度值(LSM)结合血小板计数预测30%患者的发生VNT的风险<5%。
研究人员总结称,该项ANTICIPATE研究为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相关转归的预测提供了模型。简单的无创性检测可识别发生VNT风险较低的患者,表明无创性检测可用于个性化医疗。进一步的研究应致力于澄清这些测试是否可以作为临床决策工具以改善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结局。
编译自:Noninvasivetoolsandriskofclinicallysignificantportalhypertensionandvaricesin北京那间医院看白癜风好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