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
临床上发现肝功能异常,对于引起肝损伤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诊断。肝功能异常除了病毒性肝损伤外,还要考虑到其他非感染性的疾病,比如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损、酒精引起肝脏的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病,还有循环引起的损害等等。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个是脂肪性肝病,另一个是药物性肝损。
脂肪性肝病
是我们国家慢性肝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
脂肪性肝病的病因一是酒精性引起,不少并非由酒精引起的叫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其患病率远远高于酒精性脂肪肝,目前在小学生中都已经发现有明显的NAFLD。该病主要和代谢有关,比如高甜度、高脂肪的饮食容易引起NAFLD,另外在2型糖尿病病人及运动量减少的人群中,也容易发生NAFLD.
治疗脂肪性肝病最关键的措施:
管住嘴,迈开腿
对于肝功能已经发生异常的早期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重要措施就是控制体重,需要把自己的体重减掉10%。这10%应该怎么样减呢?就是在半年到一年中减掉10%,而最好能在前2-3个月减掉5%,同时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那么他的肝功能就可以慢慢恢复正常,而且也不会再反跳。如果不控制体重,光通过药物治疗,那么肝功能还会反复波动,这样发展很容易引起肝脏纤维化。
药物性肝损害如果及时发现,
及时治疗,预后一般较好
有的人服用了没有正规品牌的补品、保健品,甚至是正规厂商出售的药物,因为个体体质的原因或产品本身的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都叫药物性肝损害。药物性肝损害如果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预后一般较好。如果不治疗,容易发展为慢性药物性肝损害,引起肝脏纤维化,甚至是肝硬化。
孕妇及患慢性乙肝的老年人,
推荐接种戊肝疫苗
戊型肝炎是一种急性肝炎,潜伏期约6-8周,真正的发病进程也在2周左右,2周后就可以明显康复。对一般人群而言戊型肝炎并不可怕,但是对孕妇或者有既往有慢性乙肝感染的老年人,戊肝的损害非常大,这两类高危人群可以考虑接种戊肝疫苗。
专家介绍杨长青
医院大内科主任、消化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消化疾病质控专家,美国胃肠病协会(AGA)会员,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会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消化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委员,上海医学会肝病分会副主委、内科分会委员、消化分会委员兼肝胆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分会副主委兼肝病学组组长。致力于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肝脏再生方向的研究,在该领域已取得数项原创性进展。
供稿:陈恺韵
审稿:任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