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了被王者震撼,为英雄掩泪,却忘了我们每个人都归于平凡,归于平凡的世界。”熟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人,不会不熟悉小说《平凡的世界》,自然也不会不熟悉作家路遥。
这位出生于贫瘠的黄土高原上的作家,一生伟大,却也一生贫困,没有给家里人留下什么遗产,甚至给独生女留下的只有一叠欠条。
灾难似乎也从未放过路遥的家庭,他年迈的生母马芝兰,前前后后目睹四位亲人离世,晚年时才能享受每月元的低保,贾平凹也曾说过路遥的家庭悲苦。
那么,在路遥离世之后,他的家人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
从贫苦中走出的著名作家年,路遥出生于陕西陕北山区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原名王卫国,是家中的第一个孩子。
父亲王玉宽和母亲马芝兰都是普通的农民,家里就住在一个黑漆漆的窑洞内,一家人靠黄土高原上那一亩三分地生活,几乎是从土里刨食,过得异常艰难。
尽管王玉宽和马芝兰辛勤劳作,但还是难以维持生计。
路遥7岁时,他已有了六个弟弟妹妹。无奈之下,王玉宽和马芝兰只能忍痛把长子路遥过继给没有孩子的大哥王玉德。
身为母亲,马芝兰目睹孩子离去,又怎能不心痛?但现实让她没有选择。
就这样,王玉宽带着路遥走到了延川县大伯家。父亲花一毛钱给路遥买了一碗油茶,路遥很快就喝光了。
他问父亲自己为什么不喝,父亲说自己不想喝,路遥这才知道,父亲口袋里一分钱都没有了。
王玉宽把路遥留在王玉德家,借口说要去赶集,头也不回地走了。路遥躲在树后看着父亲离去的背影,他知道,自己要被抛弃在这里。
实际上,伯父一家很疼爱路遥,养母李桂英哪怕自己穿得破破烂烂的,也要尽可能给路遥较好的生活。
只是,伯父伯母也只是普通的农民,有时候温饱也成问题,贫穷让童年和青年时期的路遥常常陷入深深的自卑中。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用大量笔墨描写了孙少平的穷,他连五分钱一份的丙菜也买不起,只能吃最差的主食。
但他又放不下自尊,等所有同学都打完饭后才独自去领吃食。
这些都是路遥自己的亲身经历。极端的贫困,在他的心上打上了烙印。
小学时,路遥一边上学,一边还要帮家里干各种各样的农活,但聪明又好强的他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路遥想继续上学,但家里需要他这个劳动力,也供不起学费,他的养父实际上是不太同意他继续上学的。
上不上学,这是路遥和养父的一个大分歧,两人甚至爆发过激烈的争吵。在路遥的软磨硬泡下,养父才同意他去上学,每月给他25斤粮食。
这点粮食对于一个少年来说是很少的,养母担心路遥在学校吃不饱,时常想方设法弄多点食物,放在篮子里给路遥送去。
有时候,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养母便拐着棍子到离家稍远的地方要饭。
她知道路遥自尊心强,便会提前把乞讨来的食物卖掉,换成零钱拿给路遥,就这样供路遥上了高中。
年,路遥被推选进入了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在这一时期,他接触到了许多文学名著和知名作家,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
年,路遥发表中篇小说《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曲折经历,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路遥一跃成为中国文坛上炙手可热的大作家。
尔后,路遥又用四年的时间完成了长篇巨作《平凡的世界》,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这部小说倾注了他许多心血,也将他的人生推上了巅峰。自此,路遥成为陕西一带和贾平凹、陈忠实齐名的代表作家。
白发人送黑发人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时,路遥几乎不眠不休,这导致他劳累过度,最终倒下了,只能靠大量药物维持生命。
或许是因为平日有严重的烟瘾,或许是因为家族遗传,医院查出了肝硬化,并且,查出时已经是晚期了,这已经是回天乏力的时候。
年11月17日上午,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虽然亲生父母王玉宽和马芝兰很早就把路遥给送了出去,但毕竟两家人相隔不远,路遥和亲生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们都有联系,感情深厚。
得知路遥病重之后,王玉宽和马芝兰特地赶到西安去见孩子最后一面,在病榻前,他俩泣不成声。
生母马芝兰在路遥的病榻旁哭得肝肠寸断,这个儿子从小就没有在她身边,但在他发达时,他还是会每个月定期给马芝兰寄一些生活费,回到陕西时便去看望她。
路遥和马芝兰始终有斩不断的母子情,以至于路遥在病危时口中喊着的都是马芝兰的名字。
举行葬礼前,路遥的弟弟王天乐特地给家里发电报,让父母不要去参加葬礼,因为他很担心父母的身体,但父母还是去了,回家时是让人搀扶回去的。
实际上,这并不是马芝兰第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
在七十年代末时,女儿王荷在山上挖野菜时,不慎从山崖跌落,惊吓过度,引发了心脏病,最终医治无效去世。她去世时,仅仅是结婚的第二年。
这件事情给了马芝兰很大的打击,从此以后,她常常莫名其妙出现情绪波动。
路遥曾经和诗人曹谷溪有过一点分歧,这还影响到了王天乐的工作,马芝兰得知这件事情后,激动得把头往墙上撞。
路遥逝世四年后,他的二弟王卫军也同样得了肝硬化,仅仅住院一个月就去世了,去世时和大哥路遥一样,年仅42岁。这再次让马芝兰心痛不已,一夜之间白了许多头发。
王卫军去世十年之后,噩梦又找上了王家,王天乐也被查出了肝硬化。
王天乐是家中除了路遥之外,最有文化的人,和哥哥一样,王天乐爱读书、有理想,一直想要走出家乡这块贫瘠的土地。
他原本是村里的老师,但为了理想,他不顾父亲反对,毅然出走,到外面去读更多书,寻找其他工作机会,先后当过煤矿工人和报社记者。
当时的王天乐或许有些自私,但他最终成为工商局的一名干部,足以让家人过上较为舒适的生活。
王天乐或许是和路遥关系最好的兄弟。路遥凭借《人生》得了第二届中篇小说优秀奖之后,没有钱到北京去领奖,是王天乐帮哥哥筹到了路费,但那时,他自己也过得很艰难。
路遥功成名就之后,时常出面帮王天乐找工作,希望他的才华能够得到施展。
路遥在撰写《平凡的世界》时,王天乐一直是他精神上的支柱。
完成《平凡的世界》后,王天乐有幸成为第一个读者。在路遥生病时,王天乐一直陪伴着他。只要路遥需要,弟弟王天乐总是会出现。
得知自己得了跟大哥一样的病后,王天乐只觉得是悲怆的宿命。
但他从没有放弃治疗,他知道,大哥和二哥都走了,自己就是这个家的支柱,不能倒下。
多年间,王天乐积极配合治疗,一次次从鬼门关走了回来,但在年时,王天乐病情突然加重,最终猝然离世,享年48岁。
在同一年,王玉宽在家中跌断了腿,加上老年痴呆症,生活已经不能自理。但因为家中贫困,加上年纪大,医院治疗。
马芝兰觉得这很正常:“我们这里的人要是年纪大了,医院看了。”这也是很多农村家庭的境况,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钱。
王玉宽终究没有熬过去,在家中逝世,享年80岁。他逝世时,距离儿子王天乐去世只有四个月的时间。
灾难从来没有放过这个家庭。年,王玉宽和马芝兰最小的儿子王天笑也被查出了肝硬化腹水病,这让马芝兰几乎陷入绝望之中,她甚至痛恨自己没有保全孩子生命的能力。
王天笑是电厂的工人,每月还要还九百块钱的房贷,两个孩子在上学,根本无力担负起自己的医药费,只能断断续续地治疗,直到病情恶化,才不得不住院治疗。
可这样一来,也花光了他几乎所有的积蓄。父亲病逝后,为了料理后事,王天笑让医生给自己打了一瓶人血白蛋白,才勉强支撑过去。
王天笑住院期间,妻子还一直想把房子卖掉来支付丈夫的医药费,但王天笑始终不同意,他说:“把房子卖了,孩子怎么办?”
路遥一家的悲惨境况受到了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