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乙肝患者中有近80%采用对症的“保肝”治疗,虽然转氨酶的确降到了正常范围,自我症状也得到缓解,但这些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复制水平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造成病情反复,并且使得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
转氨酶正常了,肝却硬化了
每次都是化验转氨酶一升高就住院,进行保肝治疗把转氨酶降到正常范围内就出院,反反复复几个回合,连他自己也觉得转氨酶这样频繁升降不是好事,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因肝区隐隐作痛来我院就诊时被确诊为肝硬化。转氨酶不是最直接反映肝功能的指标吗?为什么转氨酶正常还会出现肝脏病变?
转氨酶是人体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乙肝病毒攻击肝细胞时,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造成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对于肝炎病人来说,如果转氨酶高出正常水平,多半是肝脏受到了损害。肝损害的很多症状如乏力、纳差、恶心等与转氨酶升高有关,使用降酶药物可以显著改善症状,是很好的辅助治疗,但对转氨酶轻度升高者不提倡使用,尤其不应降酶药把视为常规保肝药物而过多使用。
还有些人肝脏损害持续存在,但转氨酶水平却正常。比如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乙型肝炎病毒指标呈阳性,转氨酶也不高,但是很大一部分人肝脏活组织检查却能发现肝脏的炎症反应,有的甚至已经很严重,发生了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和肝癌;因此转氨酶正常不一定证明肝脏功能无损害。
而且转氨酶的高低是不能全面反应肝功能的,因为肝细胞里面的成分很多,转氨酶仅仅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只是转氨酶的表现比较敏感,肝细胞少量的破坏,就会引起转氨酶的升高。像老李这样只重视转氨酶而忽略了系统化科学治疗的患者在日常就诊的患者中经常出现,甚至有些患者长期以来仅凭化验单上的高酶指标就去药店自行买些护肝片,保肝灵之类的药服用,最终肝脏严重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