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患者最严重的危害是肝癌风险高,对于乙肝患者来说,抗病毒治疗控制病情进展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患癌风险,而丙肝因其可治愈性被越来越多人认为“只要治愈就可以终止患癌风险”。事实是这样的吗?
近日,一则发表在JDIGESTDIS医学期刊上的研究揭示了这个真相。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大卫·格芬医学院和加州帕萨迪纳市亨廷顿医学研究机构肝脏中心对“经抗病毒治疗后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慢性丙肝感染患者(CHC)中与肝癌(HCC)发展有关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研究人员针对那些经过抗病毒治疗获得SVR(治愈)的患者进行了跟踪随访,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了在-年间患肝癌和未患肝癌的人,中位随访时间8.01年。
研究结果发现:
1、与例未患肝癌的慢性丙肝治愈患者相比,22例发生肝癌的患者治愈时年龄偏大,前者平均治愈年龄为52.1岁,后者平均年龄为59岁。
2、这些患肝癌的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有27%的患者出现了糖尿病,而未患癌的患者仅有0.8%的人有糖尿病。
3、77%的肝癌患者在丙肝治愈前后出现了肝纤维化3期和肝硬化,而未患肝癌的患者中仅38%的患者出现了这种情况。
在具体的检查指标中,患癌人群和未患癌人群也有差别。
4、患癌人群在开始抗病毒治疗前甲胎蛋白(AFP)水平较高,高达.9ng/ml;而未患癌人群的甲胎蛋白水平则相对较低,约为78.6ng/ml。
5、患癌人群中,抗HBc阳性率较高,达65%;而未患癌人群中抗HBc阳性的出现率仅为0.29%。这说明合并乙肝感染会增加丙肝患者患癌风险。
6、22例发生肝癌的患者中,有8例是在治愈4~10年间发生的,还有7例在治愈10年后发生。最长的间隔时间为18.7年。
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研究人员通过多变量分析,最终确定了丙肝治愈患者发展成为肝癌的三个独立相关因素:
一、抗HBc阳性
二、获得SVR时的年龄(即丙肝患者治愈时的年龄)
三、抗病毒治疗前较高的甲胎蛋白水平
除了以上三个独立相关因素,还有一些未被确证的因素,如相比基因2型的丙肝患者,基因1型丙肝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较高;治疗前白蛋白水平高的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相对较低。
研究结论:丙肝治愈越早越好,合并乙肝感染会增加患癌风险。一些获得SVR的丙肝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仍然存在,且最长间隔期达18年之久。对于存在以上肝癌发生危险因素的患者来说,获得SVR后仍需要时不时的对丙肝进行监测,肝癌筛查也是完全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