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之肝硬化篇肝硬化腹水之苦,艾灸调理

肝硬化是指有一种或多种原因长期或反复损害肝脏,导致广泛的肝实质损害,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上,肝正常结构紊乱,质地变硬。可并发脾肿大、腹水、水肿、黄疸、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肝性昏迷等。

肝硬化可有多种疾病因素引起,长期饮酒、胆道阻梗、药物、化学毒害、营养不良、免疫性疾病等,在我国主要是乙型肝炎。中医认为本病是黄疸日久,饮食不节,嗜酒过度等导致肝脾肾受病,气滞血瘀而成。

肝硬化早期多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症见胸闷肋涨痛,纳差、恶心、便溏、乏力。或见肝脾肿大,舌边有紫斑。中后期见水湿内阻,腹膨如鼓,按之坚满,腕闷纳呆,恶心。或伴面色萎黄,畏寒肢冷,神倦便溏等脾肾阳虚等表现。

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利润行水

1、期门

足厥阴肝经穴。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肝的募穴。

肝病、胸部疼痛、荨麻疹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2、中脘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3、章门

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腹痛,腹胀,泄泻,胁痛,痞块。此穴为脏会穴,统治五脏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炎泄泻,肝炎黄疸,肝脾肿大,小儿疳积。

其他疾病:高血压,胸胁痛,腹膜炎,烦热气短,胸闷肢倦,腰脊酸痛。

4、肝俞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黄疸,胸胁长痛,目疾;癫狂痫;脊背痛。

5、肾俞

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6、足三里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足三里穴能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7、水分

任脉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翻胃,水肿,小儿陷囟,腰脊强急。

8、三阴交

足太阴脾经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眠,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

1、隔俞

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呃逆;吐血、衄血、便血、呕血;急性胃痛。

2、巨阙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胸痛,心痛,心烦,惊悸,尸厥,癫狂,痫证,健忘,胸满气短,咳逆上气,腹胀暴痛,呕吐,呃逆,噎嗝,吞酸,黄疸,泄利。

3、下脘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脘痛,腹胀,呕吐,呃逆,食谷不化,肠鸣,泄泻,痞块,虚肿。

用艾条或艾艾贴做温和灸,主穴每次15-20分钟,7日一个疗程,中间间隔2-3日。女性经期停。

肝硬化腹水西医也没有更好地办法来治疗,只能是休息,限制水和盐的摄入,防止水钠潴留引起腹水的进一步增多。通过输入人血白蛋白和新鲜冰冻血浆补充血浆胶体渗透压,纠正引起腹水的一大原因。这些治疗造价昂贵,普通人很难坚持这种治疗。而艾灸费用低廉,效果也不错,普通百姓都可以接受的一种治疗方法

用艾灸治疗肝硬化腹水主要是温热化湿,舒筋通络,活血化瘀,利水消肿,而补中益气。

另外还可以配合以下穴位:

大椎、身柱、神阙(肚脐)、关元、太冲

大椎、身柱穴

关元穴

太冲穴

辅助建议:

1,早晚各推腹1次,每次15分钟左右。

2,晚上用艾草煮水泡脚,行气活血,水温以不超过50°为宜,以身体微微出汗就好。然后按摩足部穴位。

3,每天随时随地的用空心拳头,轻轻敲打腰臀部次以上,帮助疏通带脉及臀部瘀阻经络。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北京哪个医院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zotkp.com/byjs/93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