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放过肝硬化的蛛丝马迹

如果体格检查和B超发现脾脏肿大、蜘蛛痣或/和肝掌,多提示肝硬化。如果胃镜检查发现食管静脉曲张,也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证据之一。

当前临床的现实是残酷的,一旦确诊为肝硬化,多数患者都属于中、晚期,治疗难以理想。

肝硬化的病理变化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从早期到晚期,从轻症到重症,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这个意思。那么,我们能不能根据肝硬化留下的蛛丝马迹,寻找到这一轨迹的始发段,作出早期诊断呢?

  

从肝纤维化到肝硬化

肝细胞受到乙肝、丙肝、丁肝病毒损害,或者受到酒精、药物、代谢因素的伤害后,开始出现炎症、变性乃至坏死,范围可小可大;继续发展就会出现较多纤维组织增生、沉积,来修补损害,这一阶段称为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早期阶段,此时如果治疗得当,病变有望恢复正常。

如果不幸继续发展,纤维组织会越来越多,把剩下的正常肝细胞团团包围,形成一个个“岛”;如果纤维组织将“小岛”包围得更加严实,血液不能进,胆汁无法出,“小岛”孤立无援,则被围困的肝细胞更多地发生坏死,纤维组织变硬、收缩,称为肝硬化。肝硬化早期,身体动员各方力量进行补偿,肝硬化的症状可以不明显,称为肝硬化代偿期。一旦补偿力量用尽,肝硬化的症状就会完全表现出来:面色晦暗,黄疸、腹水、脾脏肿大、浮肿,甚至呕血、无尿、昏迷,进入失代偿期。

显然,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是在肝内悄悄进行的过程,从外表上难以辨别。然而加以辨别和区分,在临床上又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肝纤维化期,经过合理治疗,病变有望逆转,恢复正常。发展到代偿期,疗效虽然不如纤维化期,但比失代偿期要好。

  

重要的检查方法

体格检查、B超、胃镜

如果体格检查和B超发现脾脏肿大、蜘蛛痣或/和肝掌,多提示肝硬化。如果胃镜检查发现食管静脉曲张,也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证据之一。肝纤维化与肝硬化不同,此时肝脏轻度肿大,而脾脏并不肿大。

肝纤维化指标

观察纤维组织在肝脏中含量的多少,是了解肝硬化病情的关键。近年来,由于放射免疫分析法的广泛应用,能够测出血液中含量极少的肝纤维组织成分,以及其含量的多少和变化,就像一面镜子,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肝脏中纤维组织的情况,为早期诊断肝硬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这些项目统称为肝纤维化指标,常用的有:

4型胶原:肝纤维化时出现早,能反映纤维化进展程度和治疗效果。

层黏蛋白(LN):反映肝纤维化活动程度。

透明质酸(HA):病程长,纤维化严重时明显升高。

血清免疫反应性脯氨酸酶B羟化亚单位:其含量可反映肝纤维增生程度,被普遍肯定。

肝活组织检查

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肝活组织检查,又称肝穿刺,被称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诊断金标准,不少人对此有顾虑,其实在充分准备、科学操作下,该检查是安全的,损伤也很小。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B超、CT、MRI)对诊断肝硬化有较大参考价值,但对早期肝硬化、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有限。

在临床中,医生会综合病人的情况,综合利用这些方法作出判断。

肝硬化的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是指因各种原因,比一般人更容易患肝硬化的某些群体,无疑这些人群是预防和及早诊断肝硬化的突破口,应该特别







































武汉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白癜风治疗医院的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zotkp.com/byjs/55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